他為什么總沉溺于幻想
我的孩子11歲,上小學五年級。上一、二年級的時候,他成績還行,我們也沒有太留意觀察。哪知道三年級時,他的成績突然下降。我們這才發現,他已經有了許多不好的學習習慣。如他寫作業時常常邊寫邊玩,別人一兩個小時能完成的,他三四個小時都寫不完。字寫得也像天書一樣,讓人幾乎無從落眼。整篇作文無段落、無標點。數學計算時,錯得簡直看不下去。如果大人在旁邊糾正,還能稍好一些,可我們一走開,他就又恢復原狀了。

我也不知道他的小腦袋瓜里整天都裝了些什么,他不愛玩,更不愛運動。從小時候開始,就喜歡整天找蟻窩、挖蟻卵,一個人默默地玩土、玩沙,現在還是一樣。他還常問我一些怪問題:“媽媽,你怎么有兩個鼻孔,長兩只眼、一張嘴呢?”
老師曾在他的成績單上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你一定是個愛幻想的孩子,整天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遨游,所以你的想象作文才會寫得那么棒!但咱們的課堂也同樣精彩呀!老師多么期盼上課時你能從自己的想象世界來到我們中間啊!”
對于這種現象,我很著急,他自己卻很樂觀。問他在班里的成績如何,他回答:“還好。”其實他的成績在我們單位同年級的6個孩子中是最差的。
如果說好的方面,那就是他特別喜歡看《探索》、《走進科學》、《世紀戰爭》等電視節目,也比較愛看書。但問題是,他看書卻從不求甚解,大致懂了就行。
為了這些事,我不知打過他多少遍,說過多少次,他卻我行我素。老師看出我的焦慮,安慰我說:“你的孩子不用擔心,智力沒問題,大了以后肯定行。”
話雖這么說,但我的心情卻怎么也愉快不起來。孩子看到我每天繃著臉,也不敢多說話,搞得家里氣氛十分緊張。
請問我該怎么辦才好?
一位焦慮的母親
在幻想中積攢后勁
李子勛
11歲的孩子重返兒童的幻想世界,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原因之1—彌補親情的缺失
母親過于忙碌,或性格強悍,或情緒冷淡,孩子無法獲得必要的親密感、歸屬感,因而會出現一種心理退行,重返孩提時代的幻想世界。沉溺于幻想是一種心理的自我保護,幻想有一個天使或天堂般的生活,把世界高度擬人化,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分化出一個慈愛的母親來愛自己。這類的孩子可能發生持續的社會退縮,甚至感知和情緒能力都會減退。
原因之2—減少現實生活中的壓力
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受到挫折,比如在學校中不受重視,在人際關系中遭受排斥等,于是便幻想自己有超能力,能改變世界;幻想自己絕頂聰明,被老師、同學追崇;幻想自己逃離到一個遙遠的國度,成為那里的救世主等。這些想象具有心理補償作用,幫助自己減輕焦慮,獲得內心的力量,保持上進的行為和與人競爭的心態。
原因之3—非現實情結的滯留
這種幻想很像孩子的精神食糧,或像一個熟悉的朋友。幻想的時候孩子獲得一種愉悅和親密感,焦慮壓力可以釋放,情緒舒展,心身得到雨水陽光般的滋潤。孩子的智力、品行、對生命的享受力都會快速發展。這樣的幻想應該鼓勵,它使孩子保持旺盛的創造力、想象力。雖然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比別的孩子顯得幼稚一些,社會化慢一些,學習也沒有那么專心,但他往往后勁十足。等到16歲左右,孩子人格穩定后,選定發展目標,成長的加速度會非常快。
幻想是天才孩子成長的搖籃,來信中提到的孩子可能屬于這一類。對于這樣的孩子,母親應該幫助孩子盡可能避免繁瑣的、沒有新意的重復學習抄寫的行為,因為這樣的活動會磨滅孩子的想象力。多給孩子自由思考和幻想的時間,樂于和孩子分享內心世界,并在合適的時候,提醒孩子要在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之間建立邊界。比如把邊界設立為今天和明天的關系,讓孩子感覺只要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個今天,幻想的世界就會離自己越來越近。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