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人生,午夜11點后的焦慮,天天發生,除非你擁有真正的銷售力。
在人人皆銷售,處處皆商品的時代,銷售是一種嚴重的焦慮,即使是1949年的時空,到2006年的現在。
沒有品牌忠誠度的市場,如過江之鯽般的產品替換速度,第一線銷售的搏斗,加上日以繼夜11點后的焦慮……推銷員之死,究竟是環境所逼?還是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即使在烘焙幸福蛋糕的白木屋(當地品牌,編者注)里,要的也是有積極企圖心的銷售人員,銷售就像門上的刀子,即使你不知道他何時掉下來,你仍然要奮力沖出去,只有前進,沒有退路。
銷售的游戲里,真的擺不下無法證明價值的企業及個人嗎?企業必須拿出品牌、拿出產品證明自己的存在?銷售員必須在隨時變換的舞臺中,證明存在的價值?就像《推銷員之死》的另一主角Ben所說:“不要和人生公平競爭,否則你會走不出叢林……”
每次銷售都是挑戰,但什么才是不死的銷售力,什么才能擺脫威利的宿命?我們看到IBM曾經有一位業務員績效未達標準但并沒有被解雇,雖然客戶整體預算削減,但對IBM的采購卻是提高的。IBM最后決定留下他,因為銷售績效,不是只看絕對值,更要看相對值,才能激發銷售員不死的商業激情。
丞燕國際創辦人陳昭妃,在競爭激烈的直銷戰場上,她從不先開口問業績為何,反而她一定先問教育訓練做的如何?她相信只要做真正有用的事,銷售自然滾滾而來。
這些更深沉的銷售想法究竟在哪里?汽車銷售達人陳偉文,30年如一日,就這樣滾出了“250的人脈法則”;鋼琴銷售達人林怡成,永遠記得被老板K,因為除了葬儀社,沒有一個行業可以不主動去拜訪客戶的;保誠人壽業務總經理廖學茂,用“意外的第5次拜訪”,努力要贏。
在賣什么都難的時代,銷售是需要管理的,要打造一流銷售力,聰明的Sales,必先在品牌力、銷售力、流通力、服務力及流行力中,找到自己獨特的一流五力位置!摩托羅拉靠流行力,創造360度分眾行銷;白木屋運用產品力,烘焙奢華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