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成為行業風向標的王石2006年在做什么?可能答案會讓很多給富人建房的開發商大跌眼鏡,因為王石一直在頻頻參加各種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研討會。
難道萬科的經營出現了困難,沒有實力去參加土地競標?還是萬科的銷售遇到很大的阻滯,只能建設經濟適用房來促進業務額上升?
筆者查閱了萬科公布的2005年度報表,報表證明了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整體表現低迷的現狀下,萬科的經營狀況、銷售狀況等均呈現了良好的態勢,那么此時此刻的王石這一舉動真的是俗話說的“吃飽了撐得慌嗎”?
2005年至2006年度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混亂期,一邊是行業調控頻繁、銀根緊縮;一邊是扛著不買房、冷眼旁觀的消費者;一邊是坐等漲價卻焦頭爛額的開發商,而混亂后的結果將決定以后的房地產市場由誰來操縱,即成為買方市場還是一如既往的賣方市場。
在此時強硬如任志強者紛紛為房地產行業直言申辯,結果落個被人唾罵的結局,而專家學者的言論只要略微對開發商有利些,立刻會升級為“開發商門下走狗”,消費者和開發商的相互較勁似乎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那王石此時的舉動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分析目前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狀況、消費者的心理、產品供求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后,我們就不得不贊嘆在房地產總裁集體找不到北的時候,王石走了一步絕妙的好棋,而這步棋必將為王石個人和萬科集團帶來不小的收獲。
筆者認為,王石首先成功塑造了一個親民的開發商形象,在眾多對“暴利”開發商深惡痛絕的民眾心中留下開發商中只有王石才是愿意幫助普通人解決住房問題的印象。而這種良好的印象只要通過一定的包裝宣傳手段,直接或者間接地把這種對王石的好印象嫁接到萬科的項目上,公司就網羅了一群較為忠誠的品牌追隨者,不論以后房地產市場怎樣發展,在同等條件下,這些消費大眾一定會首先認可萬科的品牌。
其次,如果今后國家的地產政策真的發生大幅度的傾斜,或者政府選擇某種新型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為試點,那么示范工程是少不了的。而這個示范項目操作中很有可能會給予各種優惠,那么目前情況下會選擇誰?多次積極參加該類會議的王石和其萬科必定是政府和大眾公認的最佳選擇。退一萬步說,就算沒有發生什么轉變,王石和萬科起碼可以比那些一直在與消費者慪氣的競爭對手更快地摸清國家政策,摸清消費者心理,摸清市場趨勢。
再者,王石表態說以后的業務重心會分出來一部分轉移到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上,這就是說不管今后房地產開發商和消費者的對立是否依舊,市場是否恢復正常,那些被多數開發商忽視的普通大眾群體身上的利潤也將由萬科來獲取。畢竟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是政府有許多優惠的,而且不需要大規模的土地成本和推廣成本,何況薄利多銷也一直是萬科所宣傳的企業經營賣點。
王石的這步棋衍生出來的好處還有很多,例如王石懸賞50萬元人民幣在社會上征求最佳解決方案,其實這點錢對全中國任何一個開發商來說都是小意思,但是王石為什么要如此做?道理簡單卻值得其他開發商仔細思考、認真玩味。
在王石的職業生涯中還有許多的明智抉擇:很少開發高層建筑;業務重心集中在住宅;給普通人蓋房子等等,而這些和別的開發商背道而馳的舉措在當時都是別人難以理解的,同樣是這些正確的判斷促成了萬科的中國地產NO.1地位,達到了他人所不能及的高度。
也許我們的地產老總們真的該好好學習王石,學習如何提前三步看問題,如何正確地預見行業發展,如何合理地看待利潤等,“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也許在學習王石之后,我們自己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