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法律障礙正得到消除,對私募股權基金更是層層松綁
隨著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渤海基金”)管理公司在天津濱海新區掛牌時間的日益臨近,更有多只產業基金正靜候國家發改委批復。與渤海基金的誕生、《合伙企業法》等相關經濟金融法規的修訂出臺相伴的是,私募股權基金巨艦從天津下水試航。
揭開私募基金“面紗”
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都屬于以非上市企業股權為主要投資對象的私募股權基金。目前在國際上活躍的私募股權機構有大大小小好幾千家,KKR、凱雷、黑石、TPG德州太平洋、高盛資本、摩根士丹利資本等動輒數十億美元規模的國際私募資本巨頭,早已不滿足本國市場,而將其觸角探向了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投資機會。在美國,產業投資基金一出現,迅速成為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大批企業,如微軟、雅虎等知名企業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的支持和培育而迅速成長為國際知名企業。
我國于2005年6月頒布了《產業投資基金試點管理辦法》。綜合目前國內學術界的主流觀點,產業投資基金是指一種主要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參與經營管理的“專家管理、組合投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即通過向投資者發行基金份額設立基金,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資產和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資產,主要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參與經營管理,從被投資企業資本增值后的股權轉讓中獲得收益,按照投資者出資份額共享投資收益和共擔投資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投資與貸款等傳統的債權投資方式相比,一個重要差異為基金投資是權益性的,著眼點不在于投資對象當前的盈虧,而在于他們的發展前景和資產增值,以便能通過上市或出售獲得高額的資本利得回報。所以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遠比發展證券投資基金更具實際意義。
重點支持新區建設
國務院批準濱海新區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國家給予濱海新區的最大政策。其中,金融改革位列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之首,濱海新區金融改革的目標是建設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全國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建立與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金融體制,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參與經濟全球化。成立渤海產業基金是濱海新區金融改革方案中最早提出的舉措之一。
渤海基金首期60億元募集計劃已基本完成。該基金是國內首只由國務院批準試點的中資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達200億元,將用于重點扶持具有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投資企業。
渤海基金的首期發起機構是中國人壽保險、國家開發銀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郵政儲蓄銀行、中銀集團以及泰達控股。天津濱海新區具有重大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資格,作為濱海新區直接融資創新的第一個典范,渤海基金試點是我國嘗試拓寬融資渠道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渤海產業基金的成立對濱海新區乃至全國的資本市場將帶來突破性的影響。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有關產業投資基金管理的法律規范,相關主管部門堅持按照“先立法后放行”的原則來推進產業投資基金的運作試點,迄今為止僅以個案處理方式特批了兩只中外合資產業投資基金。在國家尚未出臺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的前提下,國務院特批濱海新區設立渤海基金,有利于聚集各類生產要素,為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提供有力的支撐條件。
渤海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后,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濱海新區功能定位要求,投資于具有創新能力的現代制造業項目,為環渤海地區服務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參股中央企業在津的重大項目;用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與外國企業合資建設的重點項目的股本投入,充實中方股本,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引導利用外資健康發展。渤海基金初步計劃按5∶3∶2的比例投資于天津(以濱海新區為主)、環渤海地區和國內其他地區的企業。渤海產業基金可能投資的幾大產業,包括了濱海新區內的金融商貿業、高新技術、現代冶金、空港物流、海洋漁業、循環經濟、海港物流、化學工業、休閑旅游業等。
同時在濱海新區注冊成立的基金,還有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天津科委聯合出資,分別委托天津泰達科技和天津創投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濱海天使創業投資基金。這只總額為1億元人民幣的基金大股東是泰達科技,占有60%的股份,天津創投占有40%的股份。濱海天投資使基金將為處在初創階段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科技企業和項目提供啟動和發展資金。
配套措施緊緊跟上
中國市場蘊含的巨大投資機會,自然引來這些世界頂級機構不約而同地大舉進入。發生在中國內地第一起典型的私募股權投資案例,就是2004年6月美國著名的新橋資本以12.53億元人民幣,從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購深圳發展銀行的17.89%的股權。此后類似的案例接踵而來,凱雷收購太平洋保險、高盛拿下雙匯、華平控股哈藥,外資的介入讓中國私募股權市場也活躍起來。
目前,活躍在國內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絕大部分都有外資背景。在外資機構大舉并購我國優秀企業的同時,由于法律框架的缺失和過度的金融監管,我國本土私募股權市場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受制于多種因素,生存空間狹小。
據了解,美國的風險投資組織中,有限合伙制公司約占80%,它們是推動美國風險投資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我國修訂前的《合伙企業法》中“無限連帶責任”的硬約束讓不少民營資本望而卻步,也使中國合伙企業數量近年來不斷萎縮。類似金融法規的諸多限制是制約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原因之一。
融資、遴選項目投資和退出是私募股權投資者操作項目時的三大步驟,三者環環相扣,任一環節的堵塞都會影響整個項目運作。然而,本土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卻一直處于“兩頭在外”的尷尬境地——融資渠道的單一和股市創業板的缺失,往往使其融資和退出上市不得不在境外進行。
為了引導產業投資基金服務于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部門緊緊跟上,及時制訂相應的配套措施,包括編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天津濱海新區產業投資項目指導目錄》,并且實現定期發布、適時更新,引導產業投資基金把更多的資金投向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所急需的重點項目;根據濱海新區不同時期的建設重點和企業的實際需要,積極組織和舉辦各類優質項目資源與產業投資基金的對接活動;盡快制訂并實施一系列鼓勵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的扶持政策等。
私募基金前景廣闊
現在我國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法律障礙正得到消除,對私募股權基金更是層層松綁。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全流通,使私募股權投資的境內退出風險大大降低;新近出臺的《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規定》正式明確了境外企業可以通過換股方式收購境內企業,這也為被投資企業境外紅籌上市提供了便利,同時大大方便了私募股權投資的境外退出。除此之外,《公司法》已經正式取消了公司對外投資額度的限制;而新修訂的《合伙企業法》也正式確立了有限合伙的企業形式,這預示了在我國可以設立有限合伙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不僅提高了私募股權投資的運作效率,而且也極大拓寬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募資渠道,尤其是今后社保基金、保險基金也可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與私募股權投資。
這些都是朝著鼓勵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方向進行的。既然政府已經對前面幾項立法作出修訂,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稅法也將會隨之作出修訂,避免對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人個人雙重征收所得稅。之前由于國內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制度的缺失,使得一些國內的企業要到海外上市,客觀上帶來的優質上市公司資源流失等歷來爭議不小。相信稅法修訂后雙重征稅的問題應該會得到很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