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懷清,這位跟大山和石頭打交道的北方漢子,眉宇間透著睿智和儒雅,書卷氣,很文化。他紅臉膛,敦實的中等身材,展示出一種沉穩與持重的新型企業家風貌。正是他,帶領員工們,深山創業走出了一條從無序到有序、從群采濫挖到科學辦礦、從初級加工到集約化經營的礦業成功之路。當初的小選礦廠,今天已經發展成相當規模的河北龍興礦業有限公司,為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君子喻于義
1980年,走出高中校門的馬懷清初識了農事之艱。經過十幾年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到1993年馬懷清坐到赤城縣金屬結構廠廠長的位置,他的企業管理經驗開始起步。1996年他又任赤城縣有色金屬選礦廠廠長一職,這是一個由30多名農民組成的鄉鎮企業,面對一雙雙期待的眼睛,道義不允許馬懷清退縮。他知難而上,竟然從這個小廠拓展了一片大天地。
馬懷清臨危受命,頗具凝重而又悲壯的色彩。這位年輕廠長的到來,給這個處于困境的鄉鎮企業全體職工,帶來了希望。
他帶領員工們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競爭中開拓市場求發展,使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路子越走越寬。由于業績顯著,2000年經張家口市政府批準,赤城縣有色金屬選礦廠在先后兼并幾個小礦石加工廠后,組建起了“張家口鉛鋅集團”,馬懷清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馬懷清的務實作風有了施展的平臺,他說:“只有落后的老板,沒有落后的員工,老板就應該想到前面、做到前面。”他沒有把“以人為本”當作口號來喊,而是在全公司上下認真地實施,企業的精神風貌迅速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借著良好的發展機遇,馬懷清又先后兼并了赤城縣青羊溝采礦分公司、選礦分公司、萬泉寺銀金礦分公司、龍門所選礦分公司、赤峰阿魯科爾正旗龍鈺礦業分公司、懷來礦產品經銷分公司等七個成員企業,一舉形成一座現代化礦業集團。幾年中銷售收入由最初的幾十萬元到2005年迅速突破1.5億元大關,年實現利稅1000多萬元,年人均創利稅近5萬元,并成為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東北葫蘆島鋅廠在華北的原料供應基地。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堅冰已破,便有新的局面誕生。
企業做大了,人員也多了。這無疑給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馬懷清深知位置決定大腦的道理,用什么來管理現代化的企業?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的頭腦武裝起來。于是,馬懷清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中先后到河北大學、天津財經學院學習工商企業管理。他又到清華大學“高級職業經理人研修班”學習MBA課程。放寬眼界,馬懷清把自己的企業以全球經濟為參照,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方法。在學習中他寫出了《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論文。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鉛鋅集團又在2005年適應改革潮流,改制為赤城縣龍興礦業有限公司。
春華秋實,現代文明的種子,一旦入土,便生出絢麗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并蒂蓮,這就是馬懷清的“龍興效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不是天才,許多人才都是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實踐中逐步成長起來的。馬懷清認為: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才能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員工的文化素質,他先后安排公司的三位副總到清華大學進修。馬懷清對人才的培養不搞短期行為,讓每一位管理者和員工處于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比如骨干隊伍再培訓以及后備力量的培養等。馬懷清說:“把人管活而不是管死”,“崗位訓練、崗位述職、競爭上崗”為基本途徑,以“規范、考核、評定、獎勵”為主要手段。企業每年投入20萬元請專家和技術人員對公司職工進行培訓。只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有管理的高水平,才能有生產的高效率、經營的高效益。近年來龍興礦業公司接收了36名大中專畢業生到公司工作。
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為龍興礦業公司的發展帶來了轉機。從公司開支看2004年管理費用比上年降低百余萬元。到2005年底全公司的經營額已達1.5億元。
學而知之,學中創新
馬懷清正是在學習中掌握和領會了創新概念,并將“發展,創新”作為企業的靈魂。他說:善謀者謀勢,不善謀者謀事。他正是通過在清華大學研修班的學習更新了自己的觀念,把握了創新發展的精髓。他運用《序列論》這一既是哲學觀點,同時又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和管理方法理論,在內蒙古新礦點的具體操作上加以運用。正如兵法所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他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深入新礦點調查研究,在三家競爭該礦點“探礦權”的談判中,由于事先掌握新礦點第一手材料和對其他兩家企業經濟技術實力的了解,他投入200萬元,作為競標定金。按招標方規定,如競標不中這200萬元將不退還。起標價從1500萬元一直攀升到4600萬元。馬懷清在競標談判中最終僅以1600萬元競標成功,取得了探礦開發權。工人們就是從他不斷創新的工作中看到了公司發展的希望。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鉛鋅礦選廠要求的礦石入選品位不得低于10%,只要入選不足10%品位的礦石,企業就會賠本,這樣低于10%品位的礦石就得全部扔掉。同時,由于設備陳舊、工藝落后,選礦指標也非常低,鉛平均回收率只有75%,鋅平均回收率只有78%,最可惜的是礦石伴生的金、銀金屬根本不能回收利用,實際上等于把大把大把的錢往尾礦庫里流。
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馬懷清 “科技興企”,經過四十多天的技改創新,一項大型技改工程終于圓滿完成了。這次技改不僅使原車間的選礦能力翻了一番,而且在整個技改過程中穿插進十多項技術創新,充分考慮了對伴生金、銀、銅等金屬的回收和利用,從而大幅降低了產品的固定成本,使企業效益顯著增強。入選原礦的品位要求,也由以前鉛鋅礦石最低10%,降到2%,同時鉛鋅的回收率也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如今,選礦車間生產的鉛精礦平均品位為60%,鋅精礦平均品位為53%,鉛回收率可達88%,鋅回收率可達86%,這些指標在企業歷史指標中是沒有過的,在同行業中也是非常少見的。
2002年,龍興集團投資引進專利技術對尾礦中的硫進行回收利用。購入高新重選設備——螺旋溜槽,這種設備在不增加任何動力的條件下靠自然流動將尾礦中的硫分離出來。經濟效益提高,水體污染降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一舉三得。馬懷清又投資50多萬元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合作建成了小型選礦試驗室,其“高新選礦技術在難選鉛鋅氧化礦中的應用”技術攻關項目,填補了國內氧化礦選礦技術空白。聘請高級選礦工程師作技術指導,重點研究不同礦性礦石的浮選工藝流程和藥劑配比,為生產實踐提供可靠的技術指導和準確的操作數據。該選礦實驗室還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仁者愛人
“龍興礦業”的企業精神是:團結務實、誠信嚴謹、積極進取、勇于奉獻。采訪中馬懷清說:下有員工,上有股東。在公司發展生產的同時,還要解決職工們的后顧之憂,安居才能樂業。從物質到精神,還要為職工建立文化娛樂場所、圖書館,以提高職工的文化素養,為全體職工上養老保險。在改制過程中號召職工積極參股成為公司的股東,職工在領取工資的同時,又能以公司股東的身份參與公司贏利分紅,他們既是員工又是主人。
馬懷清還說:“是改革開放,是黨的好政策給了我機遇,男兒報國憂”,“我的價值觀是‘貧善己、富濟世’”。他要回報祖國和哺育他成長的家鄉。他正在和當地民政部門協商投資為赤城縣老區家鄉建立醫療點和養老院等公益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