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通常認為飲食中攝入的脂肪越少越好。這種想法是否科學呢?
患有脂肪肝的病人,限制脂肪的攝入量是必需的。然而,在選擇脂肪的質和量方面,還有一定的技巧。
脂肪是機體重要的熱量來源,并且具有獨特風味,可增進食欲。腸道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細胞代謝、激素功效、機體防御功能均與脂肪的攝取和吸收密切相關。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參與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順利從肝臟運出,對預防脂肪肝有利。另外,適量的脂肪還有抑制肝臟合成脂肪酸的作用。并且,含較多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并不比高糖類飲食對糖和脂肪代謝的影響大,所以,限制糖類而不限制脂肪的飲食可促使肝內脂肪沉積消退。因此,脂肪肝患者即使存在肝功能障礙,也不必過分限制飲食脂肪的攝入。
另一方面,食入過多脂肪可使熱量增高,不利于控制熱量攝入。飲食中飽和脂肪酸過多可誘發脂質代謝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過多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則可引起脂肪肝和膽石癥,并可能導致乳腺癌和結腸癌。
因此,脂肪肝患者應以低脂肪或適量脂肪飲食為宜,每天每千克體重脂肪攝入量最好不大于0.7克,約占總熱量的20%,其中以植物性脂肪為主,盡可能多攝取單不飽和脂肪酸,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使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各占1/3。三類脂肪酸在食物中的正常比例為1∶1∶1,對健康十分重要。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有豬油、牛油、羊油、黃油、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經常食用可以使血膽固醇水平升高;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食用油有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棉子油、紅花油、魚油和葵花子油,它們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并可防治高脂飲食所誘發的脂肪肝。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其所含的熱量也高,如果過多食用,也可引起體重增加。
對于脂肪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損害患者則應注意脂肪的質量,因為若是飲食調理不當,可導致血液及生物膜中必需脂肪酸,即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減少,導致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值下降,引起機體前列腺素生成和代謝功能障礙。植物油中多為亞油酸、亞麻酸,魚類脂肪中常可見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價不飽和脂肪酸。飲食中減少飽和型的動物脂肪酸,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于改善生物膜脂肪酸模式是有益的。另一方面,由于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容易形成過氧化脂質,有產生細胞功能障礙的負效應,所以為防止出現上述情況,可補充適量維生素E,也可多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植物油,如紅花油、精制棉子油和米糠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