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業內盼望已久的《圖書流通信息交換規則》開始實施。《圖書流通信息交換規則》的出臺,為圖書信息流通順暢打下基礎,標準的實施對加快圖書發行行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全行業的技術水平,促進全行業的經濟增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規則只是從電子技術上實現為圖書信息對接做出了規定,如果不解決圖書營銷分類標準化問題,不解決圖書的身份證即ISBN系統中的圖書分類既不惟一又很混亂的現狀,要實現行業上下游及銷售商間的信息相互對接,依然很難。”中國出版科研所標準化研究室主任朱詮說。
我國現在使用的ISBN號,是參照中圖法的基本大類編制分類的。中圖法更適合為圖書館分類、上架、編目、建卡之用。“現在普遍使用的圖書分類法就是中圖法(適用于公共圖書館,比較常用)、人大法(適用于大學圖書館)、科圖法(適用于專業圖書館)三種,這三種分類法基本解決了圖書館收藏借閱的需要,但是對于出版社出書和書店賣書就無法滿足需求了。”朱詮說。
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早在2003年就提出,現行的圖書分類法有兩個致命的問題:一是直接制約了學科的發展,二是直接影響出版產業的發展。他還呼吁政府主管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圖書分類問題。
如今,不少大書城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圖書營銷分類體系,浙江新華書店不惜成本為每本圖書做編目標簽;第三極書局還未開業,就標榜自己有—套與眾不同的圖書分類方法;蔚藍網絡書店也在經過四年的發展和摸索后,推出了蔚藍圖書分類法。但是均未能被整個出版業接受。
朱詮認為,現在出版社圖書分類之所以不統一,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編輯根據實際出書的內容或市場需求隨意調整二是有些圖書內容是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分類本來就模棱兩可的,難以確認分在哪一類適合;三是與現在的書號報批制度有關。圖書選題報上去,書號是根據選題分類核發的,但用這個書號出版的未必是原報選題,這里隱藏著出版社臨時調整選題的問題,有為享受先征后返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問題,更嚴重的有買賣書號的問題等。
書店進一步編目時,則根據自己的店面規模、讀者構成、銷售量的情況,編制適合自己的一套圖書分類方法,主要是為了方便讀者,提高自己的銷售量。這本無可厚非,但直接影響出版業上下游之間的信息對接。 如何解決圖書分類不統一的問題,為《圖書流通信息交換規則》的順暢使用鋪平道路,就要盡快編制《出版物營銷分類標準》,這也是出版物標準委員會要做的。
據朱詮介紹,設在中國出版科研所的出版物格式分技術委員會已向總署申報了圖書營銷分類標準的課題,該課題通過對一些大出版社、大書城的市場調研,與國家圖書館的分類專家共同研究一套全國通用的圖書分類體系。這套分類體系擬根據書店圖書品種5萬種以下,5~10萬,10萬以上分為A、B、C三級,越大的書城分類越細。這套分類方法同樣也會考慮到出版社的需求。
在當前圖書營銷分類還沒統一的時候,對于因管理出現的圖書分類混亂的問題,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審核,定期抽查,發現違規嚴肅查處,另一方面CIP數據中心,也要發揮相應的作用,及時糾正調整一些不合適的分類。
朱詮認為,如果改事前核發為編目后審查的管理體制,就會避免出版社上游的分類混亂現象。但這還需要—個漫長的過程。
背景資料:
潘明青:《<圖書流通信息交換規則>的出臺和存在問題》
作為一個行業規則,不僅要考慮它所能達到的理想狀態,還需要考慮現實中的實際,否則規則將難以推行。《圖書流通信息交換規則》的一個遺憾是,一些行業通用的數據項未采用代碼方式,這是《規則》作為一項行業標準存在的缺陷。為什么沒有將一些行業通用的如分類、讀者對象等數據項采用統一代碼,其原因,一是目前行業標準化程度低,行業中缺乏相關標準,《規則》在制定過程中無法引用相關標準;二是行業各企業信息系統的數據代碼不統一,《規則》也無法去統一各系統當中的數據代碼。這個缺陷只能在行業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來彌補,在《規則》的修訂過程中完善。
摘自中國計算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