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天氣頗為悶熱,而蜚聲全球的意大利標志性建筑物——古羅馬斗獸場卻游人很多,好些游客忙著和身穿古羅馬武士服裝的健壯男士拍照留影,更多的是排著隊準備進去參觀。近看城墻有些灰暗,也許是年代太久遠的緣故,城墻外邊的地面上也不賞心悅目,磚縫里邊兒滿是煙頭,不過這些都抵擋不住建筑本身的誘惑和追尋歷史的興趣。門票8歐元,可以坐電梯上去,不過我們還是選擇了步行,這樣可以慢慢欣賞,就象喝咖啡一樣需要品味,咕嚕咕嚕一口就全下去了,毫無情致,了無意趣。
斗獸場開始興建于維斯帕先,他的兒子提圖斯在公元80年為它奠基,提圖斯抓來大量猶太俘虜修建斗獸場,多米提按時竣工。整個建筑有80個拱形入口,5萬觀眾可在10分鐘內就座,里邊的座位有嚴格的等級之分,最底層的普通百姓只能坐在最高的地方觀看。人與猛獸的血腥搏斗表演于公元404年被禁止,動物相互殘殺的表演也在公元5世紀時被停止。斗獸場由網圈住,以防野獸跑出來傷著看客,場中央是可移動的木地板,木地板上用沙子蓋住,可以用來吸干血跡,地板下邊是裝野獸的籠子,有復雜的機關,用絞車和重物來控制大門。斗獸場的主體框架是用規則的巨石壘建起來的,真難以想象那么沉重的巨石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怎么弄上去的,其他部分都是用磚塊和著水泥砌起來的。古羅馬人很早就發明了磚和水泥,因此建筑十分堅固高大、保存的時間相當長久,建筑富于立體感和曲線美,給人以宏偉壯觀、優雅闊大之美感。
古羅馬時代人們就沉迷于享樂,統治者讓奴隸或罪犯、政治犯、戰犯、異教徒等與兇猛的野獸搏斗而博得一樂,洗浴、賽車、性和美酒都是羅馬人樂此不疲的享樂方式。一個過分追求感官刺激和享受的帝國,無論它曾經是何等強盛偉岸,最終它都會被雨打風吹去。
我們從斗獸場游走出來,往南走先到了古羅馬廣場,那兒正是古羅馬城的遺跡,曾經是古羅馬的活動中心,能看到大片的寺廟、公共建筑、拱門、廊柱和店鋪的遺跡,廣場的西端是著名的講演壇,演說家西塞羅曾在此發表演說,后來他被渥大維冠以反對共和國的罪名殺害了,他的頭和手被放在這兒示眾。講演壇的對面是獨自矗立的海豹柱,幾百年來,它一直是古羅馬廣場的象征,再往右是塞維拉羅凱旋門。在圣街的盡頭,在帕拉蒂尼山的陰影里,巍然矗立著農神廟的八根艾奧尼克式柱子。農神廟的后邊,從左至右依次為神旨廊、韋斯巴西埃諾吉狄度神廟和康科迪亞神廟。透過這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羅馬柱,斷壁殘石,依稀還能窺探出當年的繁盛奢華氣派,不過眼下的斷石殘墻仿佛圓明園一般,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凄涼悲壯,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沿著古城遺跡往南拾級而上到了堪比多利奧廣場,一路上還看到了一對新婚夫婦正在幸福地拍照,堪比多利奧廣場的帕來佐堂的上空紅旗飄飄,建筑典雅華貴,雖然規模不是很大。從堪比多利奧廣場沿臺階而下,一共122級臺階。旁邊靠東面就是著名的威尼斯廣場和維多利亞紀念碑,廣場的南側是威尼斯宮,它是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座巨大宮殿,1929年這里成了墨索里尼的總部。整個建筑十分壯觀氣派,正前方有奔馬等雕塑,主要的建筑材料是大理石。頂層正面有16根巨型圓柱。里邊有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繪畫、雕塑和刺繡作品。
我們參觀了國旗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繼續南行,直奔享有盛名的少女泉。正值盛夏,游人如過江之鯽,加上空間不是很開闊,因此扔了幾枚硬幣(傳說扔了硬幣到少女泉中就能再回到羅馬)匆匆照了幾張像就順路去了聞名全球的西班牙廣場。位于廣場上方的教堂有兩個以門前高大的紀念碑為對稱軸的鐘樓,典型的意式風格。廣場南部是西班牙大使曾經住過的西班牙宮,走過廣場便是羅馬最大的時尚街。在這一帶游逛的時候,隨時可以看到一些記載著外國游客或曾經在此寓居的名人的生平事跡的牌子,比如亨利·詹姆斯曾住在英格蘭旅店;雪萊曾住在西斯提那路和科爾索大街。這一點很像天津的五大道和海河沿岸的意大利風情區,隨處可以看到標有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近現代史上的名人居所介紹門牌,在這些地方,你盡可以馳騁想象,撫今追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