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法定紀念日是這個國家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日子。對其進行紀念既是對過去的回顧,又是對未來的展望,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增進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團結,培育和強化民族或國家認同的重要途徑。世界各國莫不予以重視。
澳大利亞是一個由英國殖民地發展而來的歷史并不悠久的國家。現代的澳大利亞始于1788年1月26日英國殖民者登上澳洲。此后殖民者不斷擴展,占領了整個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并相繼建立起新南維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塔斯馬尼亞和西澳六個殖民地。1901年,這六個殖民地聯合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即澳大利亞聯邦。在聯邦建立后很長時間里,澳大利亞依然依附于英國。在1930年根據《威斯敏斯特法案》,成為英聯邦內獨立國家,但直到二戰后澳大利亞才逐步擺脫對英國依賴,獨立發展。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戰后澳大利亞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使其成為了世界上最突出的多元文化社會之一。
澳大利亞國家法定紀念日既有傳統紀念日,又有近年來新確定的紀念日。傳統的紀念日反映澳大利亞歷史,成為展現澳大利亞傳統精神的標志。主要的傳統紀念日有兩個,一是“澳大利亞日”,即澳大利亞國慶日,紀念現代澳大利亞的開創者們在1788年1月26日登上澳洲大陸。另一個是“澳新軍團日”,是紀念一戰中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士兵英勇戰斗的精神,它成為澳大利亞傳統的精神的一部分。而新確定的紀念日則體現當代澳大利亞社會特征和發展趨勢。如“和諧日”反映了今天澳大利亞社會多元文化的現實和澳大利亞政府為構建和諧的多元文化社會的努力。“公民日”和“澳大利亞國旗日”體現了澳大利亞政府以公民義務、國家認同引導多元文化的人民實現統一的努力,體現了澳大利亞民族或國家認同發展的新趨勢。下面就澳大利亞主要的法定紀念日及其由來進行介紹。
☆澳大利亞日——1月26日
澳大利亞日即澳大利亞的國慶日,是每年1月26日。澳大利亞日源于對英國人登上澳洲大陸定居日子的紀念。今天澳大利亞日已經具有了更為廣泛的意義,以自己成為澳大利亞人而自豪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慶祝澳大利亞已經取得的成就,思考如何把澳大利亞建設得更加強大、更加繁榮。澳大利亞日已經成為全國社會的盛大節日,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舉行包括公民儀式在內的各種慶祝儀式。
1818年,官方正式第一次慶祝澳大利亞日。在19世紀早期,澳大利亞紀念日稱為“澳大利亞建立日”,通常舉行賽馬和劃船比賽等體育活動。
1838年,“澳大利亞建立日”被宣布為澳大利亞第一個公共假日,并在每年的1月26日進行慶祝。
1946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各州和領土一致同意在固定的一天統一慶祝國慶日——“澳大利亞日”。慶祝儀式主要包括紀念第一艦隊登陸在內的等等儀式。自從1988年即澳大利亞建立200周年以來,澳大利亞日慶祝活動不斷發展,參與其中的民眾越來越多。
現在,政府鼓勵人們不論年齡、民族和文化如何,都積極地參與慶祝活動。這反映了“澳大利亞日”在承認歷史的同時,也注重反映現代澳大利亞多樣性的人口、舉世矚目的成就和光明的未來。
☆澳新軍團日——4月25日
澳新軍團日是一個把澳大利亞統一成為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最重要的象征性紀念日。澳新軍團的傳統——勇氣、忍耐和伙伴關系的理想今天依然激勵著每一個澳大利亞人。這種傳統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5年4月25日,當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團在加里波里半島登陸。是這次持續8個月導致25000人傷亡的戰役的開始。
那些在加里波里半島服役的人們創造了一段傳奇故事,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詞匯表中增加了澳新軍團(Anzac)這個詞匯,創造了澳新軍團精神的概念。
1916年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格蘭以及在埃及的軍隊舉行第一次加里波里半島登陸紀念。就在那年,代理總理喬治·皮爾斯代表政府宣布4月25日為“澳新軍團日”。
到1920年代,澳新軍團日慶祝活動已經在全澳大利亞舉行,各州都把“澳新軍團日”規定為公共假日。
“澳新軍團日”慶祝活動在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一直持續舉行,并且在40年代二戰退伍軍人在全國各地舉行廣泛的游行活動。在接下來的10年里,退伍軍人和來自沖突地區的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婦女和來自盟國的退伍老兵以及和平支持者參加游行。
20世紀在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澳大利亞人對“澳新軍團日”的意義提出質疑,參加游行的人數有所減少。但是,在1990年以后,人們對澳新軍團日的興趣重新恢復,參加者(特別是年輕人)逐步發展到整個澳大利亞,并且有許多人到加里波里半島當年澳新軍團戰斗過的地方去朝圣。
澳大利亞人認為,無論人們在這個國家居住了5年還是5代人,澳新軍團日對大家都很有意義。共有的澳新軍團日精神遺產不僅使那些曾經捍衛我們的和平與自由的價值觀念的男人和女人們榮耀,而且有助于促進個人和社會珍惜和維護澳大利亞的社會和諧和民主傳統。應該鼓勵所有澳大利亞人以澳新軍團傳統為榮,澳新軍團成為澳大利亞人珍視自由和民主以及尊重他人的程度的標志。
☆和諧日——3月21日
3月21日是“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日”。澳大利亞規定這一天為澳大利亞和諧日有著很深寓意。澳大利亞每年在3月21日和諧日舉行盛大活動表示對多元民族文化和消除種族歧視的承諾。
戰后移民的發展使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最突出的多元民族文化的國家,為此1989年澳大利亞政府把多元文化政策確定為澳大利亞處理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基本國策,促進多元的民族文化人口的和諧相處。為了更好地促進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們的理解和尊重,1999年聯邦政府規定每年的3月21日為“和諧日”。和諧日宣揚促進澳大利亞人團結的共同價值觀念——尊重差別和崇尚寬容。其基本目的是促進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會里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的人們重申彼此之間的尊重、友好和理解,反對種族主義。
為了落實這一計劃聯邦政府撥專款資助和諧日開展多種慶祝活動。這一天,澳大利亞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盛大活動,慶祝和培育澳大利亞的社會和諧。為了使和諧日顯得特別,政府鼓勵人們穿上橙黃色服裝,橙黃色是澳大利亞國家和諧日的顏色。在和諧日活動上,政府組織各民族傳統藝術表演,傳統文化展示,手工藝品的展銷,傳統飲食的品嘗等等。
和諧日活動成為了各民族展示自己傳統和宣傳自己文化的舞臺,也成為促進澳大利亞社會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平臺。
☆澳大利亞公民日——9月17日
澳大利亞的公民權源于《1948年國籍與公民權法》,1973年9月17日澳大利亞政府把把該法重新命名為《1948年澳大利亞公民權法》。
2001年澳大利亞政府宣布9月17日為澳大利亞公民日,并在全國各地舉行了第一次澳大利亞公民日慶祝活動。此后每年這一天澳大利亞各地都要舉行一系列包括特別的公民儀式和入籍儀式在內的活動對這個重要的日子進行慶祝。澳大利亞公民日的設立表明澳大利亞政府對國民公民意識的培育以及以公民意識,體現了澳大利亞政府以公民義務來促進澳大利亞多元民族文化的政治統一。
☆澳大利亞國旗日——9月3日
澳大利亞國旗日是為了紀念1901年澳大利亞國旗第一次飄揚的日子。1901年澳大利亞政府在全國范圍內舉行國旗設計大賽。這次設計大賽吸引了32823名參與者,包括男人、女人和兒童。在1901年9月3日,在墨爾本的皇家展覽大廈舉行了一個公共儀式,澳大利亞總理埃德蒙·巴頓宣布五個人的設計入選,他們提交了類似的設計,他們被宣布為共同享有澳大利亞國旗的設計者的榮譽。并在這一天第一次升起了澳大利亞國旗。國旗的圖案的寓意,南十字星代表澳大利亞所處南半球的地理位置;聯邦星代表澳大利亞各州和領土構成的聯邦;而十字代表著澳大利亞立國的基本原則——議會民主制、法治和言論自由。
1996年總督威廉·迪恩宣布9月3日為澳大利亞國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