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書法藝術,最能體現書法家的學養、閱歷與個性。比如毛澤東的書法大氣磅礴,周恩來的書法俊雅雋永,而民族英雄岳飛泣血書成的《出師表》,字里行間就充滿金戈鐵馬殺伐之聲。欣賞韓秉成的書法作品,更加深了我這種直觀感覺與藝術判斷。正如書家不事張揚處事沉穩的稟性風格一樣,他的書法作品功力深厚,筆墨凝練,神形皆備,內斂鋒機。富于變化,大膽出新。品讀一篇篇書法新作,分明就是“字如其人”、“功夫在字外”的最好見證。
一、個性獨特的書卷氣
韓秉成作品迷人之處,在于一看就令人眼前一亮。馬上感覺該書法非常鮮見,而且篤定非韓莫屬。“這一個”的濃烈書風洋溢滿紙。尤其耐人尋味。
乍一看,韓秉成的書法字架結構有些松散怪異,筆劃運用顯得斜拖慢放,宛若與世無爭的化外閑情。仔細賞析卻似品咂西鳳老酒一樣味道醇香悠長:字字看似漫不經心卻十分講究,既遵法度又有出新,形散神聚中融秦篆、漢隸、唐草于一體,似有板橋遺風,又留心了墨色的濃淡暈散。這種不溫不火、放任走筆的得心應手遠非花里胡梢的蜻蜓點水,它源于數十年一貫養成的恒心定力,源于長期沉迷理論研究的淵博學養,源于嚴冬酷暑夜深人靜的秉筆不輟、悉心探索。
讀書難耐板凳冷,學問獨鐘寂寞人。漢字說起來好學易寫。可真正要寫出個人風格,寫出鮮明個性,實在是件艱難事情?;厮葜袊鴷ū值穆L廊,從倉頡造字、甲骨占卜到一代代大家遺墨,凡是能留下一丁點痕跡的,哪一個不具有鮮明的個性!
二、奇拙靈變的律動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為使書法達到反璞歸真的拙樸美,不少探索可以說處心積慮,甚至有的模仿起了幼兒體,然而看似拙了,卻是顯得十分做作。
韓秉成書法的拙,是一種多年修練養成的得心應手、走筆即成的自然拙。這種拙,表現為揮毫當中預設伏筆,于點于線,悄悄蓄勢,發展到高潮處猛然頓、拖、起、壓,書法在行云流水中陡然產生異峰突起的奇拙效果。這種拙,是張狂得宜充滿靈動機變的活拙,并不是某一個字、某一行字一成不變的呆板的死拙。
在書法創作上,靈則生動,變則鮮活。靈變的書法正是藝術生命力的最好標尺。猜想韓秉成深悟了其中三昧。而且這種拙,是整個謀篇布局中充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照應借力的巧拙,洋溢著音樂旋律的動態美。這種拙,還在于通過筆劃、點線和墨色的隨機應變,展現出大平衡狀態的非對稱美,抑或蘊有波瀾不驚、大智若愚的意識流韻致。
三、古樸蒼邁的金石味
蓄力千鈞,沉穩內斂,是韓秉成書法的一大特色。我曾有幸欣賞韓秉成書寫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紅木刻聯,樸拙蒼勁的書法把一代文豪的思想個性躍然聯上。由此可以讀出他懸筆時的入靜與穩健,運筆時的凝重與沉緩。領悟他的書法筆墨為什么總有如雪凝霜的滄桑感和入木三分的金石味。妙筆通神,明心見性,這樣的筆墨運用恰好映照了韓秉成倔強沉穩的個性特點。不論是在總部機關長期從事理論研究工作,還是擔任大軍區的宣傳部長要職,他處事始終不急不躁,有條不紊,始終堅守道德養性。學問修心。始終保持一種淡泊寧靜的心態。字為心畫,墨分淺深,這種良好的書法創作心態,在充滿浮躁與喧囂的時代里.是十分難得也最難能可貴的。
四、儒雅雋永的俊朗風
賞讀韓秉成的書法作品。似有一股清新高潔之風撲面而來。通篇布局松弛嚴謹有度,字體筆劃狂放規整互襯,筆墨起落輕重枯濕相彰,顯示出深厚的書法修養,以及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的筆墨意興表達,由此形成了個人簡潔俊朗的書法藝術風格。
另外,韓秉成的書法作品一氣呵成,神貫始終,閱讀起來感覺含蓄雅致、流暢飄逸,這與他對書寫的內容準確理解、爛熟于心不無關系。尤其是他博覽群書,文思敏捷,精于藝論。往往見識超拔,獨出新意,使書法的形式美與內容的意境美珠聯璧合,更增添了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