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陜西寶雞市南行四五公里,便是久負盛名的大散關。大散關又叫崤關,是八百里秦川的門戶之一,也是關中通往四川的必經之路。從古到今,不少文人騷客以大散關為題材,作詩賦詞,最著名的要屬李白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了!
雄關漫道,成就了多少封建王朝,而遠離雄關的帝業,似乎沒有幾家強盛過……歷史上的周、秦、漢、唐,是最值得后人炫耀的朝代,他們的帝都,恰恰都在關隘四處的關中平原。關中的雄關,擋住了鐵蹄強弩;關中的漫道,營造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盛朝發展了,盛朝強大了;華夏的文明在這里孕育,從這里發展,又從這里傳播到世界各地。據說英語DHINA(中國),就是“秦”的譯音。也就是說,世界知道中國,是從秦開始的。而移居海外的華人,至今還以唐人自居,足以說明,唐朝劃時代的強盛!
唐朝的強盛,自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雄踞天下的險要地勢,不能說沒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唐朝建都的長安城,東南西北,有四關圍繞。潼關為東大門;武關是南大門;距于北面的金鎖關,牢牢阻擋住胡人的馬隊;而天下之險大散關,更就是鶴立雞群,首當其沖了。歷史上南北對立時期,控制大散關,就會“扼南北交通,北不得此,無以啟梁益;南不得此,無以圖關中”。

然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恰恰忽視了對帝都的選擇,長期處于外敵的覬覦之中。據史載,宋朝選擇帝都時,趙匡胤堅持西去長安,最起碼要在洛陽。但他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后來的宋太宗以及大臣們不同意。趙匡胤說:“我要西遷,據山河之形勝以裁減多余的軍隊,遵循周朝、漢朝的先例以安定天下。”趙光義說:“安天下在于德政不在于地勢的險要。”極力請求返回汴京。趙匡胤不得已,聽從了他,于是,感嘆地說:“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竭盡了!”不知是趙匡胤有先見之明,還是上蒼有意跟趙宋作對,他的后代偏偏疏于德政,而敗于地勢。趙匡胤死去150年后,他的子孫不僅竭盡了天下民力,連先人創立的基業也給斷送了!
斷送基業的是欽宗,而釀成禍端的卻是徽宗。國家滅亡了,父子倆雙雙被押解五國城。亡國的滋味還真不好受……徽宗此刻似乎才明白:當初為什么要弄花石綱,為什么要修萬歲山,為什么要重用蔡京等六賊……為什么太多了,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僥幸的是,他還有個兒子為康王名趙構。康王趙構建立了偏安的南宋,盡管那是一個搖搖欲墜的政權,但畢竟還是趙家的血脈。
趙家的血脈南遷了,可趙家的基業仍然在北方。北方的軍民浴血抗金,兇險的大散關擋住了金人的鐵蹄……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保住了,跟金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南北對峙的主要戰場在大散關,金人久攻不克,吞并南宋的野心只能成為泡影……女真人未能攻破大散關,蒙古人攻破了。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們突破大散關天險后,順江直下,迫使南宋的小皇帝投了大海。南宋的陰都在紹興,那里埋葬著南宋的六位皇帝。但六位皇帝的墳墓都被掘開了,連尸體也被戮得雞零狗碎,情狀很為慘然。這是不是又跟關隘有關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誠然,一個政權的興衰,并不完全取決于帝都地勢的險要,重要的是他的德政是否取信于民。但像南宋這樣無德無能的腐敗政權,取信于民無從談起,若不是大散關抑或長江那么擋了一擋,歷史上怕就不會有什么高宗趙構了罷!也就不會有岳飛、文天祥一些真良被害的慘劇上演。可歷史就是這么的捉摸不透,歷史總要給人留下一些遺憾……大散關承載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和大散關同生死共存亡的是吳磷、吳玠、劉子羽、虞允文等一大批保家衛國的英雄。
大散關在宋、金對峙的100多年里,起到了無法替代的屏障作用。粉碎了女真人企圖占據四川,順江直下,搗毀臨安的陰謀。而和大散關雄踞一地的陜西五路(熙河路、涇原路、環慶路、富延路、秦鳳路),同樣起到了牽制金兵的重要作用。怪不得陸游在80多歲時,還寫了一首夢戍大散關的詩:
早年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大散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倒攻大散關,曾經在這里進行過一場惡戰。曹操西征張魯,諸葛亮二出祁山,都在這里留下了戰爭的硝煙。清朝康熙年問,吳三桂叛踞大散關,雙方在這里展開過拉鋸戰……巍巍大散關,不知埋葬過多少征人的白骨,潑灑過多少將士的鮮血……
大散關以險峻而聞名于世,如今,這里已成為旅游、避暑的極佳去處。盛夏,關下的溫度三十七八度,關上卻只有二十四五度。當你行走在郁郁蔥蔥的林蓊草莽中,會感到一種愜意的涼爽。而當你駐足關頭,極目遠望,又會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群山疊嶂,霧靄氤氳,兩側山峰千姿百態,或如臥牛,或似奔馬,像兩排雄奇的屏風,矗立于道路兩邊。大散嶺下,河水湍流,浪花四濺。奇怪的是,河床中的石頭大似牛羊……據傳說,這些大而光滑的石頭,是大散仙人放牧的牛羊變的,它們正在河中飲水呢……人們總能根據不同的地理、地貌,杜撰出許多怪異的故事!而這些怪異的故事,卻是人民心聲的反映……那個大散仙人不就是與世無爭的牧人嗎?河水中靜臥的石頭,是牧人飼養的牛羊——多么祥和美好的衣耕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