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要降工資了!”有的人說要降低30%至50%,也有人說要降到1997年的水平。“降薪”成了近日電力職工熱議的話題。從工資計劃管理、加工資收入管理、人工成本管理和規范工資收入來源著手——國家電網公司一系列文件使得此次減薪來勢洶洶。
與其它壟斷行業的我自巋然不動相比,電力系統這次能面對民眾的質疑,提出降薪行動,值得肯定。但這種降薪行動,其目的并不是為了打破壟斷,而且,這種降薪行動自身都帶有一股壟斷和暗箱操作的色彩,這樣的“風暴”,不過是自說自話的危機公關而已。
壟斷企業的薪水并不僅僅是壟斷企業自身的事情,壟斷企業自身的降薪不能是一個關起門自我討論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問題就應該有普羅大眾參與,因為這涉及到民眾的自身利益。在如何降薪問題上,民眾和專家都應該有發言權,但我們看到的事實是,既無聽證,也無咨詢,僅僅是一系列文件,就決定降多少,降到何種地步,這樣的做法,有著太多的壟斷氣息。連降薪這種原本能激起民眾期待的事情,都存在著壟斷,毫不透明,這多少讓人對壟斷企業未來打破壟斷的前景樂觀不起來。實際上,打破壟斷并非僅僅降低薪水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打破壟斷的頑固思想。
在降薪的實際操作中,要警惕出現“二次壟斷”,亦即壟斷行業內部對弱勢員工的盤剝,乃至讓弱勢員工成為過河卒子,成為壟斷的“頂包者”。實際上,在壟斷企業內部,也存在著不同的階層,有的階層獲得利益更多些,而有些階層甚至根本沒有分攤到壟斷所帶來的利潤,這樣的情況在電信部門最為突出。如今,在降薪問題上內部處理,實際上也是一種暗箱操作,這就很難保證降薪是公平的,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降薪的風暴只吹在弱勢階層的頭上,而那些頂層的、“世襲”的階層,依然故我地享受著壟斷帶來的福利。
早有專家指出,破除壟斷企業的兩大常規思路,一是引入競爭機制,放開相關政策,另一是參照國企改革的模式,而國企改革最容易陷入的一個困境和窘境是讓國企的風險由企業職工內部分攤和消化。很不幸,在打破壟斷問題上,壟斷企業本能地選擇了后者,而且也毫無例外地選擇了壟斷的利潤由職工吐出來。這樣的做法,不能說絲毫沒有用處,至少可以安慰民眾的憤怒,但更重要的,目前還是應該引入競爭機制,現在手機的費用一降再降,小靈通的存在而導致的競爭,不能不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在破除壟斷問題上,筆者更愿意看未來的反壟斷法在其間起到巨大作用,而不是壟斷企業自說自話的危機公關。這樣的公關,只不過是忽悠百姓來幾聲喝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