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議:實施品牌戰略發展效益農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要成為商品走向市場并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離不開品牌建設。為此,在今年江山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祝朝國等多名代表提出了“實施農產品商標品牌戰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建議。
代表們認為,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及農產品市場化速度不斷加快,具有地區性品質和特色的農產品數量逐步增多。但由于受傳統農業經營觀念的影響,廣大農民的商標品牌意識十分薄弱,許多農產品因沒有商標而出現無名無姓、包裝簡陋、不易識別等問題,極大影響了這些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少數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為農產品注冊了商標,但也只是徒有其“牌”。
代表們建議,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農產品品牌建設對發展效益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品牌的培育與保護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樹立商標品牌意識以及開發利用商標的觀念。加強政策引導,積極扶持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辦理農產品商標注冊,培育地方特色主導產業,形成地域品牌,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從而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辦理結果:力推“品牌興農”鋪設富民之路
對祝朝國等代表提出的建議,江山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辦理。市政府及工商、農業部門組織人員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認真調研,確定要通過實施“品牌興農”工程,以培植農業龍頭企業為抓手,發展效益農業為主線,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切實推進商標品牌戰略,積極發揮品牌效應,為農民群眾鋪設一條品牌富民路。具體做法是:
一是深入宣傳,強化意識。市政府有關部門狠抓商標法的普及宣傳與推廣實施,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和“4.26”知識產權日等時機發放宣傳材料,并在市級主流媒體上定期組稿、系統宣傳,從商標常識及馳名、著名商標的認定條件、方法、商標維權等進行系統介紹,著力提高廣大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商標品牌意識。
二是分類指導,提高質量。按照“普遍指導、重點扶持、注冊保護”的原則,江山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發展規劃。依據規劃,采取分類指導、循序推進、依次提升的方法,引導迅速崛起的綠色食品產業積極申請注冊商標,變無牌為有牌;對有一定規模、產品有一定知名度的,鼓勵其逐步做大品牌,變小牌為大牌;對已獲得省市著名商標的,實行跟蹤指導,幫助其創造條件,變大牌為名牌。根據企業特點和規模,篩選了40余家規模大、經營效益好、產品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作為創牌、樹牌重點幫扶對象。制訂了品牌聯絡溝通機制,專門列出掛聯企業人員名單,實行定期不定期上門走訪措施,從創牌、樹牌、護牌三個不同層面,為企業指導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征求意見建議,進行重點扶持。
三是立足市情,注重特色。向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出一系列商標使用合理化建議,引導企業善于運用商標、提高商標質量,在產品外包裝上突出使用商標,廣告宣傳圍繞商標搞好創意,讓商標變成產品的核心。培育和組建農業企業,形成“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形式,組織種養大戶按照要求統一種養,組織經紀人統一按商標注冊名稱對外銷售,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是政策扶持,營造氛圍。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對農業龍頭企業申報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名牌和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品牌,市政府獎勵每只10萬元;對新被農業部認證中心確認為國家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農產品,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新被農業部認證中心確認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1萬元;對新被省農業廳確認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5000元。
在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江山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品牌效應越來越明顯,其中恒亮蜂產品有限公司等7家農業龍頭企業的年生產能力已從最初的幾千萬元上升到4億多元,每年直接帶動近2萬農戶增收2億多元。健康食品公司、紅頂食品公司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制訂了商標品牌發展規劃,尚未注冊商標的及時申報商標注冊,已經注冊商標的積極爭創省、市著名商標,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創牌”氛圍。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如白菇、白鵝、茶葉、茶油、生豬、密桔、荸薺、竹蓀、高山蔬菜、蜂產品、獼猴桃、香梨等,均有了自己的注冊商標。
王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