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書來襲
今年春天,博客點擊率最高的徐靜蕾最先推出了博客書《老徐的博客》,緊接著 SOHO中國公司老板、地產大腕潘石屹的博客書《敞開心靈的大門》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文匯出版社推出了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博客書《勃客鄭淵潔》。《三聯生活周刊》文化主筆、著名的“按摩乳”博客主人王小峰的博客書《不許聯想》也已面世。雖然只有4本博客書,但卻因為熱點人物(名人)加熱點事物(博客)的因素,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與他們的博客一樣,這些博客書普遍具有生活化、寫實性、時代性的特點,因而緊緊地貼近了社會和百姓生活。
從最新的這幾本博客書的銷售情況看,亦喜亦憂。《潘石屹的博客》的銷量出乎意料,迅速沖上排行榜,首印很快告罄。而《老徐的博客》卻沒有像其博客點擊率那樣瘋狂,銷量趨于平穩,在南方甚至傳出來銷售慘淡的消息,這本書上架時在上海書城5天賣了6本。而對比一下兩人博客的點擊率,潘石屹是1000萬,徐靜蕾是 2700萬,這看起來與圖書的銷量完全不成比例。徐靜蕾對此解釋說,銷量未盡人意是源于自己為這本書做的活動太少。
但是如果放在圖書出版的大背景下,這幾本博客書在數以萬計的新書中,銷售情況其實都屬上乘。
兩道門檻待跨越
博客出版目前還在試水階段。博客文字變成圖書,一個致命的問題是主題太散,博客文字表現得隨意、簡單。博客作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揮灑自己的文字,但對于出版社來說,把這些博客文字變成圖書,讓讀者接受,就要面臨著不小的困難。特別是一些名人明星的博客尤其如此,即便是已經出版的徐靜蕾、鄭淵潔的博客書,也更像是流水賬,內容多是他們對生活、工作的一些感觸,而且加工編輯也較為簡單。如果他們不身為名人,很難說這些書擺在書店里會有人關注。
另一個問題是,博客書面臨著傳統閱讀和網絡閱讀的沖突。據最新的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圖書閱讀率持續下降,目前已降至50%以下,而網上閱讀率卻呈迅速上升趨勢,7年間漲了7.5倍。對于博客和博客書來說,這種沖突更為明顯,相似的文字,低成本的網絡閱讀,讀者何必要花錢買書閱讀呢?持這種思想的大有人在,必然會沖淡一些讀者購買博客書的欲望。
不過,正如潘石屹所說,博客和博客書好比毛坯房和精裝房的關系,你是想要毛坯房,還是精裝房呢?兩者應該都不乏其人。所以,博客書如果精心編輯策劃,使博客書與博客有所區別,博客書還是大有閱讀市場的。
博客紅人洪晃對博客出書有這樣一番評論:“博客就是自己隨心所寫的文字,要達到出書的水平,需要格外的挑選。博客文字是葡萄,一本書就是葡萄酒。所以要讓自己的博客文字先成了葡萄酒的水平,才能出書。”洪晃透露說,她寫文字要反反復復地修改,700字的文章要吭哧吭哧4個鐘頭。但是絕大多數博客作者沒有洪晃的才氣,也達不到她那種沉迷于文字的程度。所以,這就需要出版社在策劃、編輯時下功夫了。《潘石屹的博客》的出版人金麗紅認為,博客書暢銷的秘訣在于,雖然文字來自博客,但絕對不是把博客內容復制到書中,因為看博客的人與看書的人是類型不同的人,追求的東西不同。買書的讀者對內容的期待要高,所以要讓作者把書中每篇內容都做了修改,無論是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拓展和延伸。或許從金麗紅的話中,我們能夠理解《潘石屹的博客》何以如此暢銷。
“點擊率”牽手出版業
對博客書批評的聲音強烈而刺耳,有人認為博客書是一種概念的炒作,充滿著過度商業化的痕跡。有人認為博客書是名人在自娛自樂,虛幻而無聊,最終會走入死胡同。
雖然問題不少,反對的聲音很強烈,但博客出版的大勢就像博客的大勢一樣,恐怕是阻擋不了的。博客這個三四年前才在中國出現的新生事物,以比病毒傳播還要恐怖的速度擴散著。一年以前,你還需要對別人解釋何為博客,今天上網的人已被博客包圍了。據預測,到今年底,中國的博客數量將達6000萬,是4年前的6000倍。
特別是那些名人博客本身就提供了一種比較好的出版資源,而那些藏在深處的平民博客,由于博客這種個性化和自由的表達方式,一些優秀者會脫穎而出,成為博客名人,而他們的博客文字無疑也是一種優質的出版資源。就像脫胎于民間的“超級女聲”火過當紅明星一樣,誰又能說,平民博客中不會誕生出暢銷書作家呢?
由此,我們說,博客出書已經拉開了一個序幕,它的春天已經來了。
(韓飛摘自《中國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