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動物界“森林之王(獅子)”、“百獸之王(老虎)”或“百鳥之王”(鳳凰)等等稱號,可是,你聽說過什么魚是“魚中之王”嗎?兇猛的鯊魚可能算是海中霸主、魚中之王了,但偏偏這頂王冠沒有被戴在鯊魚頭上,而給了另外一種魚類,即下面講述的被稱為王魚的魚。
貌似強大的有“鱗”王魚
在太平洋中布拉特島的水域中有一種魚,叫王魚。本來這種魚與其它普通魚類沒什么兩樣,體型并不龐大,身體表面比較光滑,游泳本領也不錯,但是這些特征并不能使它配得上它的名字,要知道,像這樣的魚類在海中何止千萬。
其實不然,雖然這種魚自身比較小,但生來就有一種奇特的本領。它可以分泌一種很黏的液體,通過這種黏液可把一些小的動物黏附在自己身上。然后,王魚就可把這些小動物身上的物質吸干為它所用,盡情享用這些美餐。所以,王魚不像其它魚類那樣,每天都需要很辛苦地去捕食,它過著一種相對高枕無憂、悠閑自在的生活。
更有意思的,當那些小動物的有用的物質被王魚榨干后,小動物的軀殼并不脫落,仍然被牢固地吸在王魚身上,就形成了王魚的“魚鱗”。當然,只是假的魚鱗而已。
隨著王魚吸附的這種附屬物越來越多,它的體積就會越來越大。最后全身都沾滿了這些東西,變得像一個巨大的氣球。與原來沒有“鱗”的時候相比,掛“鱗”的王魚的體積增加了四五倍。同時由于這些吸附物的形狀比較奇特,而不同的王魚掛的“鱗”的形狀又不盡相同,所以從外表上來看,它們成了真正的海洋中的“異類”。即使體型比它龐大的一些海洋動物看到掛“鱗”的王魚,也由于不熟悉,而不敢貿然發動攻擊。這時的掛“鱗”王魚在海洋中橫行無阻,可以耀武揚威地東游西逛,還真有一些王者風范。
很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王魚都愿意選擇這種有“鱗”的生活,有些王魚從小到大都沒有“鱗”,它是真正的海洋生物鏈的一員:一方面,它會辛辛苦苦地尋找獵物,自食其力;另一方面,也會隨時被其它動物吞食。其生老病死都是順其自然的事,遠不如吸附了外界物質的王魚看起來那么威武龐大,好像能夠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
晚景悲慘的有“鱗”王魚
但是有得必有失,吸附了外界物質的有“鱗”王魚,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了自己的“王者”地位。但到了后半生,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這種“魚鱗”會慢慢脫離它的身體,使它重新回到原本的面目,風光不再。
王魚從有“鱗”到沒有“鱗”,感受到的是尊嚴的剝奪,是從里到外的失去。
被剝奪了“魚鱗”的王魚,痛苦不堪。它無法再適應它曾經橫行的世界,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謀生,甚至游動得也很不自然。什么也都干不成,還變得異常煩躁,每一時、每一刻它都在絕望地掙扎,甚至為了解脫自我,它會采取極端的方式去攻擊別的魚。可惜,它已經老了,沒有了往日的能力,反過來被撕咬,搞得遍體鱗傷。
這時它自己就會和自己過不去,往巖石上猛撞,真是慘不忍睹,生不如死。
身上附屬物越多的王魚,后來就會越痛苦,甚至眼睛也被自己撞瞎了。最后會全身紅腫、腐爛,浮上水面,掙扎數日死去。
人類與王魚有一比
看過王魚經歷的人,都會被深深地觸動,都會認為王魚不該選擇附屬物作為自身的“鱗片”,去擁有那本來就不屬于自己的“王者”待遇。
但世上仍有許多人,迷失在類似的泥潭里。在自己年輕有為的時候,拼命追求功名利祿,拼命去獲得高高在上的感覺與待遇。一時的境遇,可能會比原來“高大”數倍,就像掛了“鱗”的王魚。但功名利祿如過眼煙云,總會離你而遠去,絕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選擇當初這種活法的,最終均會“爬得越高摔得越重”,這類人的命運和結局與王魚何其相似。
從這個意義上說,盡量地超然物外,樸實無華地生活,無論對于人或其它動物,可能才會找到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