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型就業】意大利,發展職業培訓——儲備型就業。意大利十分重視和發展職業培訓事業。培訓通常分為就業前培訓、轉崗培訓和在職進修3種形式。為適應不同求職者對進修的不同需要設培訓機構,根據培訓者的不同需要確定不同的培訓方法,如講課、專題討論會、全日制、工讀交替制及函授教育等。
【調控型就業】新加坡,“滾動鐵飯碗”——調控型就業。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就業政策時,調整宏觀經濟方案從財政、技術、產業等多方面促進就業,其中“滾動鐵飯碗”的政策就是措施之一。他們以充分就業為宗旨,對因產業結構變化而下崗的職工實行有組織的再培訓、再就業,以新工種換舊工種,也就是實行“新飯碗”換“舊飯碗”的銜接體制,保證絕大多數下崗人員重新就業的機會,不是砸“碗”,而是換個“碗”吃飯。這種政策有利于對整個國家的下崗人員進行重新組合,使富余人員不是簡單地被推向社會,而是政策性強制培訓分配上崗,對下崗職工來說無疑減輕了許多負擔。
【自主型就業】瑞士,鼓勵個體經營——自主型就業。瑞士政府鼓勵企業富余職工自愿組織經濟實體。工商、稅務、勞動等有關部門優先辦理各種手續,在減免稅金、低息貸款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這樣,使大批勞動力和企業富余職工走上自主就業之路。
【增崗型就業】法國,裁減非全時工——增崗型就業。1983年以來,法國的每周工作時間減少了5%,工業部門的每周工作時間為38小時,因此而增加的工作機會將近100萬個。法國還積極拓展非全日制、臨時性工作方法,推出從事各種“小時勞務”、“鐘點工”等靈活就業形式,以便安置更多失業者,實現“有飯大家吃”。
【消化型就業】日本,扶持中小企業——消化型就業。日本把勞動力的就業和再就業放在中小企業主渠道上。為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根據一個時期的就業狀況,通過增撥財政預算、降低企業稅費、提供優惠貸款等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和就業崗位增加,抑制失業率上升。目前,日本中小企業就業人數占整個勞動力的80%以上,為國家創造財政收入占整個國民經濟收入的60%以上。
(摘編自“桂平信息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