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煥然一新”來形容“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活動帶來的變化,也許并不過分。不少企業和群眾反映,最近和市級部門打交道,門好進了臉好看了話好聽了,事也比以前好辦多了。然而在欣喜之余,也有不少人擔心:這種煥然一新的變化能保持多久?
這種擔心并非多余。
最近,筆者不止在一個部門聽到很熟悉的人有同一種說法:“這幾個月要夾起尾巴做人,等風頭過了再說!”這一說法的潛臺詞很豐富?!斑@幾個月要夾起尾巴做人”,意味著在這些同志身上,“煥然一新”的變化是裝出來的,活動結束后“尾巴”就可能重新“翹”起來;“等風頭過了再說”,意味著“風”一停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最近,一些部門的秀才們開始忙著到互聯網上下載素材或范文,“組裝”鞏固學習整改活動成果的各項制度。這樣炮制出來的制度,可能看起來很美,但不一定管用,說文雅一點是形式主義,說時髦一點叫作秀,說通俗一點叫“捏著鼻子哄眼睛”,不管怎么說都是自欺欺人。
對這樣的說法和現象,我們必須高度警惕。
學習整改活動即將告一段落,在評價成效時務必冷靜、客觀,既要充分肯定成果,又不能被假象迷惑??床坏匠晒?,既不實事求是,也不利于推動工作,因為絕大多數部門和同志確實發生了明顯變化,取得了豐碩的整改成果;不能被假象迷惑,就是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成果,分清楚哪些變化是發自內心的,哪些變化是外在包裝的,哪些制度是實在管用的,哪些制度是自欺欺人的。
如果轉變形象不發自內心,建立制度不落到實處,即便學習整改活動解決了不少具體問題,但從整體和未來走勢上評價,依然逃不脫走過場的命運:布置轟轟烈烈,過程熱熱鬧鬧,結果歡歡喜喜,過后原原本本,部門還是那些部門,人還是那些人,問題還是那些問題……
避免學習整改活動淪為走過場,就必須抓住最后階段的關鍵:轉變形象要發自內心,建立制度要落到實處。
轉變形象要發自內心,一靠教育,二靠制度。通過持之以恒的教育,讓大家真正認識到公務員就是服務員,愿意發自內心地轉變形象;同時建立有效的制度,在制度的剛性約束下做到不換思想就換人,迫使問題多的人不得不洗心革面,脫胎換骨。
建立制度要落到實處,關鍵是結合實際。每一個部門、崗位、同志存在的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建立制度當然要因部門、因崗位甚至因人而異,但不論是哪個部門、崗位、同志,都有一個共同的實際——市委書記汪洋曾進行過精辟的分析,他說,“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同志不對老百姓負責。為什么不對老百姓負責呢?因為老百姓沒有任命權,甚至也沒有監督權。拿什么辦法來解決呢?可以考慮設計某種機制,讓干部的服務對象參與干部考核。如果把那些手中掌握權力和資源的行政部門,都置于其服務對象的監督之下,讓服務對象有權力決定干部的升降去留,我們的投資環境肯定會有很大改觀,服務效率肯定會有很大提高。建立制度,就是要落到這樣的實處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融堅冰,也非一日之功。學習整改活動即將告一段落,但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教育將是長期的、艱巨的,切不可有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發自內心地轉變形象、結合實際地建立制度,才能保證眼前的這種煥然一新的變化,不是外在包裝,而是相由心變;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長盛不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