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活動中,重慶市派出若干暗訪小組對具有審批權、執法權的一些部門、“窗口”進行了暗訪。在“暗鏡頭”下,少數公務員服務態度生硬,“吃拿卡要”我行我素,讓人觸目心驚。
為什么暗訪的效果這樣好?這是因為,暗訪事前不打招呼,被訪者沒有任何準備,呈現的是一種原生態,具有很高的真實性、可靠性。正因如此,這些被暗訪者逮個正著的單位領導才面紅耳赤,如坐針氈。經過這一場心靈震憾,想必這些單位的領導會痛下決心,對不軌行為狠加整頓,以雪恥辱,以正形象。而更重要的是,暗訪會使暗訪對象產生提防心理。因為怕再一次被暗訪,也不知道何時來訪,由誰來訪,所以被暗訪者惟一的辦法就是服好務,不得有任何閃失。
筆者在叫好之余,也極力推薦兩種暗訪形式:一是領導親訪。不為基層熟識的上級領導以一名普通百姓、辦事者的身份到辦事“窗口”,感受一下下屬的工作狀態,體驗一下群眾辦事的難度,了解一下問題嚴重的程度,思謀一下整改的力度。二是委托專人暗訪。一般說來,下級對上級都較為熟悉,即使“微服”也易識破。故可聘請服務對象、群眾、媒體記者代為暗訪,通過這些手段掌握真實情況。
暗訪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通過暗訪,直擊一些部門、單位的陰暗面,以便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