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生同志:
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現在的感受#65377;
幸福是一種感覺#65377;它雖與一定的客觀因素相關,但更主要的還是由主觀因素決定的,是主客觀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65377;你“事業有成,有房有車,家有嬌妻,孩子乖巧”,幸福的客觀因素早已具備,但幸福的主觀因素,即幸福感受性沒具備,所以你感覺不到幸福#65377;
幸福是適度愿望的適度滿足#65377;期望太高無法滿足,期望過低太易滿足,這些都不會有幸福#65377;你沒有幸福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你的根本愿望沒有得到滿足#65377;你總以為在事業有成的時候,你的付出應該得到很高的補償,但預期的更美好生活卻沒有降臨,失望和厭倦使你遠離了幸福#65377;
幸福是某種比較的結果#65377;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比較,就沒有幸福#65377;一個生活平安而感覺不到幸福的人,他在和飽受災害之苦#65380;戰爭之苦的人比較后,就會感到自己在平安時很幸福#65377;善于比較的人,幸福會隨之而來;不善比較的人,幸福總是與他無緣#65377;一個“棒棒”感到很幸福,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比較:雖苦雖窮,但比在老家時好,也比現在還呆在老家的那些人好;雖沒有老板那么多錢,但沒有老板那么大壓力;雖沒有當官者的權力,但比他們自由#65377;從這里看出,你不幸福也源于你的某種比較:職位還沒有別人高,家境還沒有別人好#65377;同時,還源于你的不善比較:如果你和自己無車無房無妻無子無事業有成時比,會如何?如果你和那些在物質條件#65380;社會地位方面都遠不如你的朋友同學比,又將如何?
幸福是某種幸福觀的反映#65377;對于幸福,有人認為是吃好穿好或發財升官;有人認為是事業有成或子女成才;有人認為是轟轟烈烈,名震天下;有人認為是平安順利,健康愉快;有人認為是發明創造;有人認為是一生助人……你的幸福觀是什么?似乎是更高的職位,似乎是想有良好的同事關系,似乎是和諧的家庭,似乎根本沒有明確的幸福觀#65377;如果你的幸福觀是職位高低不強求,有事業干有房住就行,愛人#65380;孩子以及方方面面過得去就行,那我敢說,你會感到幸福無比#65377;
幸福也是一種寬松的心境#65377;這種心境中有很多的正性情緒,如:愉快#65380;滿意#65380;安然#65380;輕松#65380;舒暢#65380;熱情#65380;友好#65380;真誠#65380;坦然#65380;幽默#65380;風趣等#65377;如果有太多的負性情緒,如:不滿#65380;焦慮#65380;壓抑#65380;抑郁#65380;嫉妒#65380;緊張#65380;畏懼#65380;悔恨#65380;內疚#65380;委屈#65380;抱怨#65380;苦悶#65380;失望#65380;擔憂#65380;消沉#65380;厭倦#65380;困惑#65380;沮喪#65380;反感#65380;憤怒等,心境就容易惡化#65377;看來你對自己的發展有些焦慮,在多種人際關系中有較重的顧慮,對自己整個的現狀較為不滿#65377;這樣的心境,當然使人感到不幸福#65377;
總之,幸福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65377;要想擁有幸福,必須懂得什么是幸福#65377;那么,你怎樣才能改變目前的狀態并擁有自己的幸福呢?我的建議如下:
調整欲望,根據實際情況時增時減,能動起伏,既不“超載”也不“超速”,既敢于進取,又勇于放棄,既要夢想偉大,又要樂于平凡#65377;在人生追求與滿足的無限循環中,既看重欲望滿足時的喜悅,更看重追求欲望中的快樂,從而讓欲望的追求與滿足既成為自己人生的動力,又成為自己幸福的源泉#65377;
學會幸福地比較:與自己過去差時比,與比自己差的人比,總是比得出滿意來#65377;千萬不要固執地進行痛苦的比較:總是與自己過去好時比,與比自己強的人比!學會接受現實#65380;悅納自己,一些關系盡量兼顧即可,總是用真誠和愛以及積極肯定的態度去對待人生與生活,從而逐漸地培養起幸福的感覺#65377;當幸福的感覺形成并成為你生活工作的習慣時,你同樣這樣生活工作甚至生活工作的負擔比現在還重而你不會覺得這樣累,而且會發現,幸福就在你身邊,幸福無處不在#65377;
這些建議僅屬我一孔之見,供你參考#65377;祝你工作順利,并盡快擁有幸福感!
重慶朱美云心理咨詢所所長朱美云
2006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