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中,對待晚年的態度,因所處環境和思想境界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活法:一種是活一天,少一天;一種是活一天,是一天;一種是活一天,賺一天。
三種活法,僅僅一字之差,卻折射出了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第一種活法把生命看做消費,認為來日不多,越活越少,是悲哀;第二種活法把生命看做流水賬,得過且過,是糊涂;第三種活法把生命看做投資,投資越多,生命越長,是高明。
是的,“活一天,賺一天”就是珍惜生命。
一天,在一間擁擠的候診室里,一位老人突然站起來走向值班護士。“小姐,”他彬彬有禮、一本正經地說,“我預約的時間是3點,而現在已經是4點,我不能再等下去了,請給我重新預約,改天看病吧!”
兩個婦女在旁邊議論說:“他肯定至少有80歲了,他現在還會有什么要緊的事?”
那老人向她們說:“我今年88歲,這就是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的原因。”這位老人就是著名文學家、補白大王鄭逸梅。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活一天,賺一天”就是長壽哲學。
老來忙,壽命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說:“人老了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要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學習、學習,再學習,工作、工作,再工作,這樣的良性循環,可以使你健康、健康、再健康,長壽、長壽、更長壽。”蘇老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活過了百歲大關。 “活一天,賺一天”就是享受生命。
書畫大師、學術泰斗啟功先生由于頸椎病發作,被送到醫院牽引,這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他卻躺在病床上,做了一首詼諧、幽默的詩:
七節頸椎生刺,六斤鐵餅拴牢,長繩牽系兩三條,頭上數根活套,雖不輕松愉快,卻同晨間小跑,《洗冤錄》里篇篇瞧,不見這般上吊。
把痛苦化為快樂,真是“活一天,賺一天”的絕招,是咀嚼生命、享受生命的高手。啟功先生因此也贏得了高壽、贏得了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