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緩慢的,最初的癥狀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現以下癥狀時,臨床上就基本可以診斷為帕金森病了。
靜止性震顫 震顫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通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表現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運動。然后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在發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顫,往往是手指或肢體處于某一特殊體位的時候出現,變換一下姿勢后消失。以后發展為僅于肢體靜止時出現,所以稱為靜止性震顫。
肌肉強直帕金森病病人的肢體和軀體通常都失去柔軟性,變得很僵硬。早期病變多自一側肢體開始。初期感到某一肢體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并逐漸加重,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
運動遲緩在發病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強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細的動作,如解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行進中,患側上肢的協同擺動減少以至消失;轉身困難,要用連續數個小碎步才能轉身。因口、舌、腭及咽部肌肉的運動障礙,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導致大量流涎,嚴重時可導致進食飲水嗆咳。言語減少,語音也低沉、單調。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臥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特殊姿勢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張力增高,靜止時屈肌張力較伸肌高,故病人出現特殊姿勢:頭前傾,軀干略屈,上臂內收,肘關節彎曲,腕略伸,指掌關節彎曲而指間關節伸直,拇指對掌,髖及膝關節輕度彎曲。
其他可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現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減少,大小便排泄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少數病人可并發癡呆或抑郁等精神癥狀。
帕金森病病人大腦內某些化學分泌物的改變會引起情緒失調,因此帕金森病病人常常會感到易疲勞、沮喪、焦慮、情緒激動甚至惶恐等。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吃飯穿衣不能自理,50米的路要走上半個小時,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自然也會加重病人的抑郁情緒。
然而,這些心理障礙是可以被“排解”的。帕金森病病人應樹立自信心,多和家人朋友聊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和醫生進行交流,隨時獲取最新治療信息;多參加帕金森病病人自發組成的團體,這些可以幫助病人逃脫病魔的陰影、享受愉悅的生活。同時家人也應該理解關愛他們,化解其負面情緒。
按照醫囑堅持服用藥物、調整情緒,加上每天有規律的活動,如走路、跳舞,可以幫助病人更好地對抗疾病、改善身體機能。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日常活動的正確方法。
①起床:先將身體轉向床沿,然后微彎膝蓋,將雙腿從床上移到地上,用手撐床,慢慢起身(起立或坐下的原則與此類似);②抬腿運動:坐直,面向前方,一條腿慢慢抬高,盡可能地抬高,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③行走:在走路時,兩腿盡量保持距離,雙臂自然搖擺,腳跟著地后再邁出另一步,這對于保持身體平衡、保持行進速度、防止動作僵硬都大有好處;④背部伸展運動:站位或坐位,保持背部直立,雙手向前彎曲90°,手指向上,手與肘并攏,雙手帶肩往兩側伸展,再慢慢復位。這套體操要循序漸進,一旦感覺身體不適,立即停止。
另外,在家庭日常護理中,應盡量讓病人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但也要關注很多細節上的問題。比如病人平時穿的衣褲鞋襪應選擇易于穿脫的;餐具要選擇大規格、方便好用且保溫效果好的;多讓他們攝入蔬菜、全麥食品等(這些高纖維食物可以防治便秘);在浴室的浴缸或淋浴龍頭附近加裝把手,浴缸底部應鋪防滑墊,洗澡時龍頭下最好加放一把專用的“洗澡椅”等。
帕金森病是一種需要家庭共同面對的疾病。適當的藥物治療、良好的護理以及精神上的理解支持,都會有助于帕金森病病人的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