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的兒子因為在學校被列為扶助對象,很快就得到一個人的資助,每月100元錢。這筆錢,對他們來說,已是不小的數目了。從匯款單上的地址可以看到,錢是從城里匯過來的。
當瓊第一次領錢的時候,她覺得應該認識一下這個人,向對方表示一下謝意。但是,她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因為她到城里去查過,地址和名字全是假的。
錢每月按時匯到,一直進行了5年,一共是6000元。孩子讀完初中,升入重點高中。
這件事引起了當地媒體的注意,一個人隱姓埋名資助一個學生5年,這可是很好的新聞素材。幾位記者想盡辦法尋找到這個資助者,竟然是一位婦女,一位面色憔悴的賣菜農婦!
記者問農婦為什么要資助那個學生,農婦說明了原因:“我是替丈夫贖罪。當年我的丈夫正當防衛殺死了這個孩子的父親,不久他病逝了。他臨死前,讓我一定要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孩子是無辜的。”
記者便問她:“你是怎么有能力每月出100元錢呢?”農婦說:“我種菜進城賣,一個月有200多元的收入。”最后,農婦對記者說:“不要讓他們知道,我想資助那個孩子考上大學為止。”
瓊知道了錢是當年的“仇家”送的,是一個和她一樣不幸的女人賣菜賺的。瓊想見見那個女人。她帶著兒子來到那個讓她傷心的村子,來到了農婦家。農婦望著這對孤苦無依的母子,失聲痛哭。
瓊也哭了,她望著“仇人”家破爛的土坯房和這個賣菜供她兒子上大學的瘦弱女人,叫聲“大嫂”,跪在地上。
瓊現在早已沒有仇恨了,她拉著農婦的手說:“這讓我如何報答你呢?”瓊讓兒子給農婦磕了幾個頭。瓊的兒子說:“以后我掙錢了,我會供養我媽和大媽您的。”兩個女人聽罷,哭成一團。農婦最后輕輕地撫摩著孩子的頭說:“孩子,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做人,要知法懂法守法,要一輩子學著做個善良的人。大媽希望你幸福。”
兩個女人無言地對視了片刻,目光中充滿了平和與寧靜。孩子望著兩位母親,似乎也懂得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