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我國當前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的不斷攀升引發思考,展示收入差距的擴大化的現象,并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并從平等與效率的角度提出解決收入擴大化的途徑。
關鍵詞:基尼系數收入差距平等效率
一、中國基尼系數的發展
基尼系數是反映一國社會分配狀況的指標,0為“完全平等”,1為“完全不平等”。目前公認的標準是:基尼系數在0.3以下為“好”,0.3—0.4之間為“正常”,超過0.4為“警戒”。一旦基尼系數超過0.6,表明該國社會處于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由一個未完全解決溫飽問題的國家步入到小康社會階段,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也不斷拉大。1978年以來,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由0.180上升到2005年的0.47。具體變化情況由下圖可以看出。我國的基尼系數是根據全國居民收入數據測算出來的。在現行統計體系中,是用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來分別反映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而在這種指標體系中,統計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即統計的只是工資部分,而在總收入中的住房補貼、福利、公費醫療等并沒有完全計算在內,因此可以這樣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被低估。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雖然去除了農民生產經營的成本,但對農民來說,仍然有相當部分的純收入要轉化成下一輪生產經營的生產性費用,農民人均收入則被高估。另外,我們也應認識到一些地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數據可能存在著虛報的現象。因此,我們可以認識到現在用來計算基尼系數的統計數據基礎有一定的問題,若把統計數據中的水分問題考慮在內,那么我們得到的基尼系數可能比實際公布的要高一些。
二、收入差距擴大化
從基尼系數看,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到了引起足夠重視的地步。上世紀90年代初,有銀行界人士說:“10%的人掌握60%的有價證券和40%的銀行儲蓄。”90年代中期,有專家學者說:“目前20%的人擁有80%的存款,80%的人的存款只占20%。”進入90年代末,根據城鎮居民抽樣調查資料推算,3%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儲蓄存款的47%。前不久,一位人士分析說中國目前的情況是8%的人擁有銀行80%的存款。這些說法雖然不一定十分準確,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化。
2000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但是由于金融實名制才實施了幾年,還不健全,另外其本身存在著一些漏洞,比如銀行辦卡太多,一個人可以在全國各地各個銀行辦理多張銀行卡,各銀行之間并不聯網,到底一個人擁有多少存款根本無法弄清楚;證件管理混亂,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借用親友的身份證,以親友的名字儲蓄,致使銀行無法掌握其實際存款。當然還有一些人將資金存到國外銀行,則更加無法估計。如果我們考慮進這些因素,那么中國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要比統計出的結果還要高一些。
當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存在五種表現,一是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我們以山東省為例,根據中國統計信息網2002年底統計數據表明,山東省城市居民10%的富裕家庭戶均資產已達100.88萬元,10%的低收入家庭戶均資產僅為3.88萬元,前者是后者的26倍,而現在這個數字應該還會上升。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近來繼續擴大。三是東部與中西部收入差距有所拉大。根據國家統計局2005年12月各地區城鎮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況表顯示,上海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為2049.96元,而甘肅、青海為700多元,其差距接近2.8倍。四是一些行業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收入遠遠高于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收入。五是壟斷性行業與非壟斷性行業收入差距過大。
據悉,在“中國超級豪宅排行榜”上,一座1.3億元的紫園8號別墅奪得冠軍,而這次紫園在京城推介的別墅共有112棟,建筑面積介于450至1000平方米之間,最低價格也在1200萬元人民幣以上。盡管“超豪宅”的房價對于工薪階層來說,絕對是個天文數字,但對于富人來說,或許只是個小數目而已。而與此相對,一些農村的孩子連上學用的教室都沒有保證。收入差距的擴大,拖了共同致富的后腿。“兩頭大,中間小”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必然結果;而“兩頭小,中間大”才是我們走向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
四、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
一是個人所得稅征收效果不理想。高收入者偷漏個人所得稅的比例最大。二是城鄉壁壘制約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三是改革開放的推進序列和東部沿海的各種特殊政策客觀上起到了拉大東部和中西部差距的作用。四是對保險福利的漠視。五是行業壟斷。行業壟斷導致超額利潤。應當鼓勵公平競爭,形成平均利潤和平均收入。對少數特殊的壟斷性行業,要加強收入分配的控制,防止分配差距過大。六是違規、違法經營。一些企業或個人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鋌而走險觸犯法律,因此相應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七是腐敗。權力的市場化直接導致腐敗。政府要調控市場,但是政府的工作人員不能參與市場競爭活動。少數政府官員利用手中權力,進行權錢交易,從而獲取高額灰色收入。
五、平等效率兼顧解決收入差距過大
效率與公平問題一直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永恒的問題。中國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但正是在這個時候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強調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強調統籌發展,強調在講求效率的同時要兼顧公平,主要是要照顧社會低收入者的生活,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從長遠看,過度追求效率,最終將得不到持久的高效率。因為所形成的兩極分化惡果必然造成社會動蕩,破壞經濟發展環境,不可能有長期穩定的高效率。而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兩極分化還會加劇有效需求不足,放大發生經濟危機的風險,破壞經濟的良性循環,最終也不可能實現高效。
但在實踐中,公平和效率卻是一對關系微妙的矛盾,調整得好,二者可以保持相對平衡,并且相互促進。但如果調整得不好,過度追求任何一方,都會產生不好的效果。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關系到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也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呼聲。我們只有做好平等效率兼顧,才能真正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否則可能事與愿違。
[參考文獻]
[1]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趙順,基尼系數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3]中國經濟時報 楊宜勇 收入差距為何拉大.2000年05月15日.
[4]新浪財經網,2005年0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