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銀行業競爭的關鍵是銀行制度的競爭,而要建設真正的有競爭優勢的商業銀行,最重要的是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會導致商業銀行存在經營機制落后、經營風險積聚、約束機制弱化以及經營績效差等缺陷。目前,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銀行股份制改革真正要取得成功,還需探究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持續穩健發展。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銀行治理結構
一、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含義的提出依據及我國現狀
(一)利益相關者治理:構建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的理論依據
關于公司治理機制有兩種代表性的理論:股東治理與利益相關者治理。由于在我國直接融資體系不發達的條件下,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對于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使商業銀行擁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并且其本身具有的內在脆弱性,容易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不僅是簡單的股東治理。實際生活中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除反映所有者的利益外,同時還反映了包括存款人、監管者等在內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就此而言,采用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健全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理論基礎相對來說比較科學。
(二)英美模式與日德模式:兩種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借鑒依據
在實踐中,一種是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的、以外部市場為基礎的公司治理模式,簡稱為“外部模式”或市場型治理結構;另一種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的以大股東掌握控制權的治理模式,稱為控制導向型模式,或稱為管理型治理結構。我國經濟條件、法律制度、文化傳統等差異可能對公司治理機制產生影響,要認真把握公司治理中的共性,不拘泥于某種模式,采用形式上的差別化,完整地確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
(三)巴塞爾委員會關于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評價依據
巴塞爾委員會在《改善銀行機構的公司治理機制》中指出,健全的銀行公司治理機制包括以下內容:(1)公司的價值、行為準則以及其他適當的行為標準;(2)具有明確的公司戰略,并以其衡量企業成功以及個人做出的貢獻;(3)決策機構的明確分工與責任的明確界定;(4)在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審計人員之間建立合作和相互影響的機制;(5)強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6)特別關注暴露出的風險;(7)為高級管理人員、員工從事得體的活動提供資金和管理激勵;(8)適當信息在銀行內部以及外部的流動。
從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改革情況看,股份制改革試點總體開局良好,進展大體順利。最新的進展是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兩家試點銀行均已初步建立了公司治理的組織框架,實現了“形似”, 向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其他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也已提上日程,股份制改革試點的重心將轉移到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上來。
二、目前國有獨資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有商業銀行產權關系單一化和主體缺位,限制了代理效率的提高
由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惟一的產權主體是國家,且非人格化,國有商業銀行只是在政府授權下從事相應的經營活動,因此導致所有者虛位,這使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委托代理關系模糊,無法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在具體工作中,由于技術系統不發達,信息不對稱,各經濟區域環境不同,國有商業銀行按照行政區域建立機構、多級層次管理的治理模式,增加了治理難度,降低了交易效率。在這種產權制度下,會減弱各級代理人對財產保值、增值的努力程度,為各級代理者對盈利水平的下降找到了合理的解釋,最終中央政府將不得不對由此造成的金融代理成本全部負責。
(二)公司治理的框架很不健全,機制不完善
目前,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工行、農行還沒有設立董事會,中行、建行的董事會才剛開始運作。在現有的體制和公司治理條件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董事會存在人員組成的內部化,產生方式的行政化,成員的非專業化,權力的弱化等問題。控制權實際上被政府官員掌握,一方面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由政府任命,另一方面將控制權授予了經營管理人員,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剩余索取權屬于國家,從而出現政府官員目標與國家目標的偏離。
(三)國有商業銀行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的問題,激勵———約束機制軟化
在國有銀行轉軌時期,由于新舊體制的交替,我國的商業銀行缺乏產權剛性約束的利益驅動力,產權主體缺位,權責利關系不對稱,導致財產界定不清,利益約束機制軟化,責任不明,經理人員對銀行的控制權加大,甚至主導(推進或阻礙)變革進程。當產權所有者利益和控制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掌握企業控制權的經理人員更容易與職工發生“共謀”, 出現“內部人控制”,會加快國有資產流失。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主要體現著“官本位”的組織制度,極其講究級別、干部能上不能下,無法根據業績評價拉開收入差距,激勵效應得不到體現。
(四)缺乏一個能夠有效配置資源的競爭性市場結構,外部治理機制不完善
政府長期以來對金融業實行的壟斷性保護政策,使金融資本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優化配置。根據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結構是確保良好的產權制度發揮效力的必要條件,因為要使包括銀行在內的任何企業改善自身治理機制,其基本方法是引入競爭的市場所具有的資源配置效用,達到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和提高競爭力的目標。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是由政府任命的,所以經理人市場還很不發達,銀行管理人員之間市場競爭壓力也不大。在某種程度上,銀行管理人員的升遷類似于官員。同時,單一的產權結構也使得通過控制權市場壓力根本不存在。
(五)國有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銀行經營的透明度不高;新聞輿論與社會公眾監督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基本上沒有進行過信息披露。目前,我國監管部門也已要求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信息披露,但披露信息的范圍、及時性以及某些信息的真實性等都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實行公司治理機制的主要對策
(一)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優化產權結構和明晰產權關系,促使產權主體人格化
就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來說,一是要設置多種股權,以解決產權主體空位和產權不明晰的問題,使國家最終所有權與企業法人產權嚴格分開;二是要在商業銀行產權中,引入非國有股份,讓非國有股份與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共同經營和管理,保證銀行經營目標的實現;三是要在銀行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企業等其他投資主體的投資。這樣可建立銀行和企業間的聯系和依存關系,實現銀行業務多樣化以及銀行與企業股權的結合,減少銀行風險,減少由于政府權利越位、過度控制和干預導致金融風險加大的可能性。
(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現有的組織框架,完善內外部權力制衡結構
董事會的經營管理水平應與他們的報酬和待遇成正比,同時也要得到嚴格的監控。董事會應利用其所擁有的權力為經理決策設定前提;通過審批計劃、政策、程序或通過合規性審查來保證銀行的穩健經營;應努力使人們信任他們的行為,同時也必須為自己的疏忽、自滿、違法亂紀以及未能實施安全與穩健的信貸措施所造成的后果負責。
獨立董事制度是在原有制度框架內進行監督機制的改良,是保護少數股東的主要機制,加強了董事的獨立性,能夠對公司管理層履行監督職責。為了充分有效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監事會成員應具備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性,必須是公司治理體系中惟一的、獨立的監督機構。
(三)通過試行“內部賬戶”等新型收入分配機制,建立和完善共容型激勵機制,改進治理績效
設計一種以股權激勵為核心的收入分配機制,即通過企業成員的“內部賬戶”來實現其“剩余索取權”,員工不僅可以得到工資和其它成本補償,還可以通過“內部賬戶”的支付方式獲取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剩余利益,形成企業“內部人”自身收入與企業經營效益相聯系的共容激勵制度。首先,建立明確的業績考核與評價體系,形成現代商業銀行以工資、獎金、社會保險、公積金以及股權等多種方式在內的、科學的收入分配新機制;其次,強化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建立良好的內部審計以及監督、處罰制度,實現激勵和約束的對等。
(四)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的外部監督體系,建立銀行之間公平的競爭環境
一是強化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的約束作用;二是發展經理市場,促進銀行管理人員之間的競爭,真正實現銀行管理的職業化;三是強化獨立和外部審計機構的作用,加強對商業銀行的審計監督;四是加強國有銀行之間的全面競爭,改善產權結構、變更組織方式、改變激勵機制,提高經營績效,防范銀行風險;五是中央銀行要將公司治理機制因素納入監管體系,積極地介入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建設,督促商業銀行改進和完善經營管理體制和組織體制。
(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商業銀行經營的透明度
巴塞爾委員會對銀行業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質量要求和方式也對本地注冊銀行和海外注冊銀行在香港的分行的信息披露分別制定了強制和非強制性的規定,并要求銀行在報刊上發出中英文新聞稿,公布其年度賬目及補充財務資料的部分內容。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準則,要求銀行對其資產質量、盈利狀況等方面進行完整、詳細、準確及時的信息披露。隨著我國通訊技術的發展,要進一步創新信息管理手段,逐步實現信息搜集、處理和傳遞的標準化,提高信息的處理效率,降低信息成本,促進信息在銀行內部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劉明康.大力推進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建設.[J].中國金融,2002,(7).
[2]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楊海群.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J].中國金融,2002,(7).
[4]黃鐵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運行機制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5]劉燦.現代公司制的產權關系和治理結構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