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在企業。文章分析了加強企業成本控制,建設節約型企業的重要意義,指出目前國有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何加強企業成本控制的對策。
關鍵詞:節約型企業成本控制
一、加強成本控制,建設節約型企業的重要意義
節約型企業應該是資源消耗少、成本水平低、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建設節約型企業首先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需要。
我國由于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很少,據權威部門提供的資料,我國的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分別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而長期以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物質資源來實現,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至今尚未根本轉變。以水資源利用為例,我國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我國萬元GDP用水量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可見資源短缺和資源浪費的程度是十分嚴重的。嚴峻的形勢要求企業在使用有限的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時,必須考慮到企業的社會責任,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考慮到我們的子孫后代,不能為了眼前利益,為了一時的發展,就不顧一切地去消耗本應屬于后代子孫的寶貴資源。一句話,建設節約型企業就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其次,建設節約型企業是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需要。企業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 通過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 取得相應的收入, 從收入中扣除各種費用和支出, 就是企業的盈利。收入是盈利的源泉,但增加收入的速度或水平應高于成本的增長速度, 若收入增加的同時成本也提高, 且其提高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 就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反而會使企業經濟效益下降, 甚至發生虧損。特別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 有時為了競爭的需要, 可采取降價的策略, 即所謂的打價格戰, 競爭的雙方都要以較低的價格來占領市場份額。在這種價格戰中,企業一旦擁有成本領先的優勢地位, 競爭對手就很難在價格上與其競爭。最終能夠取勝的一方, 應當是產品成本較低的節約型企業。所以,建設節約型企業是企業自身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目前國有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成本管理主體方面,如何加強國家出資人對國企的成本管理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對其實施成本管理,制定成本開支范圍和管理制度,取代了出資人和經營者的成本管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旨在為企業放權的改革和探索,強化了經營者成本管理,但出資人成本管理卻未能到位,因而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
在成本管理意識方面,企業成本管理的思想和做法受計劃經濟影響根深蒂固,成本管理意識淡薄,重投資、重技術、輕成本現象普遍存在。不少企業的成本管理,僅限于國家頒布的財務法規中有關成本條例的遵守和執行上,成本管理側重于宏觀需要,側重于對產品成本的核算,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場價值,忽略成本管理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成本管理制度方面,有些企業沒有建立起內部成本控制制度,甚至原始記錄、資產盤點、定額管理、計量驗收等基礎管理制度都不完善;有些企業雖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只求形式,不講實效;有些企業對制度的執行缺乏全面監督、考核,沒有將考核指標切實落實到個人,達不到調動職工積極性的目的。
在成本管理體系方面,成本的控制沒有切實貫穿于從產品設計到產品產出直至售后服務的全過程,只注意生產過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視供應過程和銷售過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產后的成本管理,忽視投產前產品設計以及生產要素合理組織的成本管理;只偏重于事后的反饋,而事前、事中控制不力,成本預測、成本決策缺乏規范性、制度性,缺少科學的、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成本計劃。
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過分依賴傳統的成本會計系統,無法滿足企業實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傳統成本會計系統局限于提供產品財務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員所需要的資源、作業、產品、原材料、客戶、銷售市場和銷售渠道等非財務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各個作業環節的成本信息,以及各個環節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由于產品成本信息的嚴重扭曲,從而誤導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
三、建設節約型企業必須加強企業成本控制
目前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與建設節約型企業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認真解決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改善企業內部成本控制,這是建設節約型企業的關鍵。
(一)企業內部成本控制應是實行全過程的成本控制
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表現為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及外的“價值鏈”。傳統的成本管理范圍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過程,忽視對整個“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成本分析與研究,對于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為建設節約型企業, 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 將成本管理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成本管理的范圍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
(二)企業內部成本控制還應是全員參加的成本控制
長期以來,企業一直把成本管理作為財會部門或少數管理人員的職責,廣大職工成本意識淡漠,感受不到市場壓力,控制成本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浪費現象嚴重。但事實上企業成本的發生與各層次、各部門、各員工的活動密切相關, 他們都應對職責范圍內的成本負有管理與控制的責任,企業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體是難以真正取得成效的。因此, 成本管理不單是成本管理機構的工作, 不只是少數管理人員的職責,企業內部每一部門和每一員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響者和成本控制的實施者。為建設節約型企業,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 應將全體員工, 特別是對成本發生負有責任的人員視為成本控制的主體,在企業內部形成職工的民主和自主成本管理意識。只要我們每一個職工都牢記節約二字,從節約每一張紙、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塊煤做起,鍥而不舍,日積月累,就會把企業建設成節約型企業,整個社會就會變成節約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