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文天祥的《正氣歌》,他還是一個15歲的農村娃。南宋狀元郎不為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堅持原則的浩然之氣就此烙印在了他的心上。
可深刻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是在大學畢業分到巴南區人事局工作后。一次,他的一個高中老師,因差半個月的工作時間,在他的手上沒能評上高級職稱,本以為老師會埋怨他太講原則,沒想到老師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老師的這一理解對他影響很大,影響到他后來在基層領導崗位上的為官之道。
他就是剛被評為重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被公認為一身正氣的巴南區石龍鎮黨委書記王成虎。
為鎮小學的師生在校門口修一條路,是一件說干就干起來的事,所不同的是這次實行了“干部問責制”:因自己決策、工作失誤或行政不作為等,造成單位的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經費浪費的,將不再由政府或單位買單,個人也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失誤或過錯交“學費”。
去年7月底,驕陽似火,路面施工人員沒按監管干部放的線施工,筆直的路突然拐了彎,村民說:“這路看起來好扯(別扭)喲,既影響交通又不美觀。”
原來,負責人行道硬化工程的技術、質量以及監督的是常務副鎮長、分管交通的副鎮長、分管教育的副鎮長以及該鎮市政管理所所長4位同志。他們放完線就離開了,沒有監督施工。
王成虎查明原因,當即責令返修。根據“干部問責制”,返修的工時費以及材料費共計1200元由4位干部承擔。
王成虎要動“真格”,說情的人紛至沓來,妻子的同學、老上級的朋友甚至身邊的工作人員,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擔心:
對4位領導的處理會不會讓他們在群眾中沒面子?
初次,引以為戒算了!
這樣不講人情,今后誰還跟著你干事?
但王成虎說:用不同的容器裝水,水就成不同的形狀。制度就是容器,制度不嚴,就像容器里的水,會不成規矩。
石龍鎮開出了第一張罰單,全鎮干部無不被震撼。一位負責石龍技工園項目修建的干部說,現在除了中午回家吃飯,上班時間全泡在工地上,對項目進行監督,不敢有半點松懈。
打鐵先要自身硬,任黨委書記3年來,王成虎多次主動聯系審計部門審計鎮上的財務收支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一次,政府的一個自建項目需公開招標,招標公告貼出去的當天,王成虎的電話就響個不停,他的一位朋友干脆在辦公室外等他,約他下班后出去吃飯。飯后,王成虎掏錢結賬,朋友不許:我來求你辦事,怎能要你買單?
王成虎說:朋友來訪,該我買單。
朋友沒再堅持,但掏了厚厚的一封“信”出來,往王成虎懷里塞,王成虎正色道:你這樣做是在害我!你的資格符合招標條件,你就理直氣壯去投標,能否中標,只能看結果。這不是我的私事,哪能由我一個人說了算?既然是朋友,你就應理解和支持我而不是為難我,更不能害我。
話雖直白,但無欲則剛,身正為范。
“為民辦事不謀私,這樣,硬朗!”王成虎說。
·編輯點評·
以“正”為先
王成虎的故事給編者的感覺是神清氣爽,想必給群眾的感覺也是。只要堅持原則,就會不為人情所困,不為世俗所擾。
以正為先。王成虎敢這么做靠的正是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氣。古語講:“夫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公,就是公道,去除心底的私心雜念,一心為民,秉公辦事;正,就是正派,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負于心。
鄉鎮領導位處基層,遇到“棘手事”是家常便飯,相信只要以正為先,就沒有逗不起來的硬,沒有擺脫不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