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完善選調生管理制度
完善選調生的培養和管理,大足縣在制度方面進行了認真探索。
定期匯報制度。選調生每季度向分管領導,每半年向所在單位,每年向縣委組織部作一次書面匯報。
工作聯系制度。縣委組織部每半年召開一次選調生座談會,每年不定期到鄉鎮(街)走訪,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專人幫扶制度。各鄉鎮(街)黨委確定1名領導班子成員為具體幫帶責任人,通過言傳身教、壓擔子、教方法、指問題,促其健康成長。
考核考察制度。每兩年對選調生進行一次全面回訪考察,并作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大足縣委組織部 李學良)
墊江:“三抓”加強農村黨建
抓教育培訓提高黨員素質。墊江縣近年來舉辦各類黨員培訓班985期,培訓黨員19177人次,95%以上的農民黨員掌握了2-3門農業實用技術。
抓發展強化黨員隊伍管理。一年多來,培養農村入黨積極分子2008人,發展黨員669名。通過建立黨員管理工作臺賬,對農村中青年黨員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對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實行流動證或管理卡管理,對老弱病殘黨員實行制度管理。
抓典型示范發揮“雙帶”作用。通過建立農業科技示范戶、組建農副產品專業協會及合作社、實施黨員形象示范工程,全縣涌現出“雙帶”型示范村黨支部40個、“雙帶”型黨員91名。
(墊江縣委組織部)
綦江:“三種模式”管理流動黨員
整合雙邊教育管理力量。由黨員流出地鄉鎮黨委與流入地鄉鎮黨委實行共同管理。先后在廣州、貴陽等地組建流動黨員黨組織12個,吸納流動黨員190多名。
發揮流入單位的主導作用。由流出地鄉鎮、村黨組織牽頭組建流動黨員黨組織,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流入方負責。近年來,先后組建黨支部3個,吸納流動黨員30多名。
強化臨時黨組織的管理。要求在外地開展經濟活動的單位,凡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一律都要組建臨時黨支部或臨時黨小組。近年來,先后建立臨時黨支部14個、臨時黨小組9個,吸納300多人次外出黨員參加學習和黨內活動。
(綦江縣委組織部張光強)
銅梁:選拔培養黨外干部有新招
“選”。銅梁縣委把黨外干部培養工作納入年度計劃,堅持條件,嚴格程序,精心選配黨外領導干部,使一批年輕、充滿活力的黨外干部進入后備干部之列。近年來,共儲備79名黨外后備干部。
“育”。縣委把黨外干部培訓納入全縣干部培訓規劃,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和“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原則,加大黨外干部的培訓力度。近年來,先后舉辦黨外干部培訓班3期,培訓黨外干部180余人次。
“用”。對表現突出的黨外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大膽提拔使用,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方式,截至目前,有15名黨外干部擔任了正科級領導職務。
(銅梁縣委組織部 周 紅)
萬盛:建立黨員榮辱觀承諾制
萬盛區把“八榮八恥”有機融入黨員個人承諾事項中,采取個人自愿承諾、組織安排承諾、群眾提議承諾的方式,根據黨員自身特點和工作實際,分別做出1—2項具體事項的承諾,小到個人衛生、家庭環境,大到帶頭發展產業、服務群眾。目前,全區8個鎮已發放承諾書3000余份,制作承諾榜10塊,黨員選擇承諾事項4000多項,涉及經濟發展的1000多項,公益事業1300多項。
(萬盛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