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人文精神,偉大的時代又往往催生偉大的人文精神。今天我們強調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而“以人為本”就是其核心。可以說,今天的重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導、支撐和鼓舞。
“自強不息、開拓開放”人文精神的概括表述,既體現了重慶歷史的傳承,又具備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重慶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其人文精神,首先要體現歷史傳承與積淀。“自強”、“開拓”,傳承了巴人及峽江人忠勇剛強、艱苦奮斗等文化性格;“自強”、“開拓”,也積淀著崇高的境界、堅定的信念、浩然的正氣等核心內動力。而重慶多次敞開胸懷包納移民和三作國都的漫漫歷史,又為其“開放”的人文精神,尋覓到長遠清冽的源頭。
重慶又是一座年輕的直轄市,它的人文精神,理所當然應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代氣息。目前的重慶,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爬坡上坎,負重前行。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自強不息、開拓開放”,拓展世界眼光,培養戰略思維,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求我們克服安于現狀、關門苦熬、不思進取的不良傾向,樹立領軍西部、負重自強、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重慶新形象。
“自強不息、開拓開放”人文精神的概括表述,唱響了重慶人文精神的主旋律,做到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突出特色,彰顯本質。
總的來講,一切城市的人文精神都有其共同特征,即以人為本、以文化為基、以精神為根,體現人的價值、境界、理想和道德基準。然而,毋庸諱言,人文精神往往又會打上民族、時代、地域的烙印,也會有精粗真偽之分。重慶的人文精神,當然應是歷代重慶人前仆后繼生活與發展的內在動力與精神支撐。因此,發掘、總結重慶的人文精神,決不能在那些零星、表象的外在特征上糾纏,必須沖出心理的大山,突破思維的峽谷,彰顯其本質,突出其特色,以促使今天和后來的重慶人,在特有的人文精神感召下,更加奮然前行。
重慶的人文精神,與本地區的“山”和“水”密切相連。重慶有山而不應被高山蔽目,導致畫地為牢、短視自大,甚至形成封閉的“峽谷意識”。重慶有水而不應被污水所浸,導致水流沙壩,隨遇而安,甚至形成粗鄙的“碼頭文化”。重慶的山應當是綠色生機的山,養育出仁者樂之;重慶的水應當是清純靈動的水,滋潤出智者樂之。
“自強不息、開拓開放”人文精神應真正成為流進人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
變革的時代需要與時俱進的人文精神,發展的重慶需要催人奮進的人文精神。“自強不息、開拓開放”人文精神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不斷宣傳、培養、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流進人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并使之熔鑄到庫區和重慶人民的心靈和行動之中,化為庫區和重慶的精氣神,成為庫區和重慶世代傳承的“軟實力”。
我們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加大“自強不息、開拓開放”人文精神宣傳教育的力度,號召和吸引全體市民參與,讓市民人人皆知“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重慶人文精神,以此作為一個重慶人歸屬感、自豪感的源頭。宣傳教育要堅持長期性,注重針對性,增強實效性。各種相關會議、培訓班,應當納入重慶人文精神的內容;學校教育,應當有機融合相應精神內容,努力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