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8日,萬州區法院一審以犯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原重慶海康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向道成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沒收追繳個人財產、非法所得及挪用公款所獲得的土地、房屋補償款收益近3000萬元。
面對法律正義的宣判,昔日這位呼風喚雨、趾高氣揚,如今被媒體稱為“渝東第一貪”的“大人物”,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走向人生輝煌
在重慶市紡織界,提起向道成沒人不知曉,他曾經擔任國有資產2.9億元、職工達4000多名的重慶海康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萬州區更是一名響當當的知名人士。哪曉得,命運卻在離他退休只差兩年時發生了逆轉。
1947年,向道成出生在重慶市萬州區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兩歲喪母,4歲喪父,是黨和政府哺育了他。1968年,正值青春年華的向道成投身軍營,懷著滿腔熱忱報效祖國,在部隊吃苦在前,積極肯干,多次受到嘉獎。1973年向道成轉業回到當時的四川省萬縣市一家企業工作,兩年后走上了領導崗位。1986年3月,向道成開始擔任原四川省萬縣市棉紡織廠(系全民所有制企業)廠長、黨委書記。1997年10月成立重慶海康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向道成擔任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2001年1月,萬棉廠實行債轉股項目成功,成立海康實業有限公司,屬國家獨資公司,擁有國有資產2.9億元,職工達4000多名,主要從事棉紗、棉布的生產和銷售。向道成仍然任海康實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同時兼任海康實業公司下屬公司重慶市海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和重慶市萬海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學校到部隊,從部隊到企業,從小廠到大廠,一個又一個工作平臺,讓向道成宏圖大展。肩上的擔子和責任,使他花費了不少心血,流淌了不少汗水,同時也給向道成帶來了榮譽和鮮花,他先后被評為四川省和重慶市勞動模范,當選為萬州區人大常委會委員、重慶市第二屆人大代表,向道成所領導的企業曾經很長時期是萬州的支柱企業,向道成本人也成了萬州乃至重慶的知名人物,權傾一時。
狐朋狗友催生“渝東第一貪”
向道成還差幾年就退休了,他本想平安“著陸”,給自己的人生劃上完美的句號,但卻未能如愿。在向道成走向深淵的旅程中,不能不提到他的幾個“朋友”和“身邊人”,他們心懷鬼胎,聚攏在向道成周圍,眼睛卻盯著國有企業這塊肥肉。
蔣某,原萬海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2000年9月6日,萬海動力公司與重慶第二印染廠破產清算組簽訂了收購該廠的土地、房屋協議,收購價為800萬元,萬海動力公司于同年9月支付了150萬元。2001年10月底,蔣某發現重慶第二印染廠的土地、廠房已經有很大增值空間,便與向道成商議自己單獨收購重慶第二印染廠的資產,讓萬海動力放棄收購,將權利義務轉讓給當時尚未成立的“重慶典荻公司”。因典荻公司無力支付800萬元收購款,蔣某向向道成提出找海康實業借款。向道成擔心海康實業其他領導不相信蔣某而不同意借款,蔣便不失時機地給向道成灌迷魂湯:“你我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在國有企業也搞不了幾年了,等收購重慶第二印染廠成功增值變現了以后,我們都能分得利潤,將來搞其他項目才有本錢,退休后才能過上無憂的晚年生活。”同時,蔣某許諾要在重慶給向道成買一套房子。
赤裸裸的金錢誘惑對向道成的影響力或許是有限的,倒是蔣某對晚年生活的設計觸動了向道成的敏感神經。是啊,自己任企業法人代表近30年,要到退休年齡了,不趁在位時多掙點錢,今后就沒有機會了。于是,他同意了蔣某的建議,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分幾次將總計650萬元公款劃到蔣某指定的賬戶上,其中100萬元系移民補償款。
2003年,向道成又挪用80萬元公款到湖北省成立私人公司。向道成在位期間,利用手中職權,挪用公款共計730萬元供他人進行營利活動和自己與他人成立公司。
在這里,還不得不提及另外一個人——重慶海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日常工作的副總經理劉某。作為向道成身邊親密人物的劉某,對向道成想趁晚年在位時撈一把的心思揣摩得一清二處,便投其所好,與其狼狽為奸,二人共同打起貪污公款的主意來。2002年初,在發放海山公司2001年度年終獎的過程中,向、劉商量后決定,虛開工程款做獎金。2月8日,劉某以付B-4、B-5附屬工程款的名義,找到該工程的承建方出具了5萬元的假收款收據,向道成與劉某分別在該收據上簽字,另外在預計發放內部職工和外部友好單位人員的獎金中減少金額2.5萬元,從而套取現金7.5萬元,向道成分得贓款5萬元,劉某分得贓款2.5萬元。在以后的兩年中,二人如法炮制,套取海山房地產公司公款16.63萬元。
向道成為撈錢,可謂用盡辦法。2004年1月18日、12月29日,向道成安排海康公司辦公室主任向某從海康公司財務上分兩次領出現金55萬元,交給自己用于發放有關人員獎金,向道成實際用于發放海康公司有關人員2004年度工作考核和2004年度業績考核獎勵共40.95萬元,余款14.05萬元被向道成占為己有。
經法院審理查明,在向道成臨近退休的最后幾年,他利用職務之便,采取虛列工程款支出、重復報賬、截留獎金等手段,侵占公款43萬余元;挪用公款共計730萬元供自己進行營利活動。案發時向道成擁有的個人財產和支出共計512萬余元,有證據說明合法來源的有153萬元,違紀違法所得154萬元,有205萬多元的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在國家級貧困縣占絕大多數的渝東地區來說,向道成涉案金額令人咋舌,不愧為“渝東第一貪”。
晚年走上歧路的警示
向道成在晚年走上歧路,并將在牢獄中度過余生,對他這樣的國企老總而言,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大悲劇。綜觀向道成所走的犯罪之路,我們發現是以下因素鑄成了他的今天。
私心作怪,想給個人安排后路。向道成認為自己兢兢業業工作近40年,尤其是組建海康集團以后,平均每年上交稅金1000萬元左右,把生命中的黃金歲月獻給了企業,理應享受。為了營造好自己晚年舒適的安樂窩,他把手中握有的權力當作了自己撈取錢財的資本,沒想到這卻是一條絕路。他深刻地總結到:細想起來,“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句話確實是正確的。
貪戀女色,揮霍錢財。這是向道成私欲膨脹的又一個方面。向道成同大多數貪官一樣,有了權和錢后開始迷戀女色,他同企業的一名女職工長期保持兩性關系,對情婦的“指令”唯命是從,出手大方。他讓情婦承包職工教育培訓事務,獲取利潤。向道成本人從自己撈取的不義之財中,借給情婦的現金達89萬元,以討取其歡心。
缺少監督,權力濫用走向極端。向道成在國有企業任法人代表30年,前20多年還是比較注意民主的,但后來,向的民主意識淡薄了,在企業內樹立絕對權威,工作中搞個人說了算,不允許有其他不同聲音,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形同虛設,監督流于形式。他違反財經紀律,隨時一個電話就可讓財會室劃出幾十萬幾百萬資金,購回的二手設備用不上長期閑置,到2004年企業已資不抵債,難以運行,被迫宣布破產。經審計,破產時該企業負債總額達2.96億元。
身邊“小人”的推波助瀾。蔣某、劉某等人在向道成滑向犯罪深淵的歷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外部推動的角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自己撈取錢財,他們拼命奉承、迎合向道成,慫恿其利用職權貪污挪用公款,或主動“配合”與其一同蠶食公款,他們也從中獲取大量不義之財,以達到“共同致富”。
向道成在法庭的“最后陳述”中表示了深深的悔悟:我放松了學習,放松了思想改造,犯了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如果我把法律法規學好了,或者交幾個懂法的好朋友,我完全可以以一個“好人”的身份平安地走完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