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小正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馮克雄,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他靠什么法寶把城市社區工作做到了這個境界?
馮克雄深感“應聘到社區工作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就在他將要知難而退時,一件小事使他頓悟
馮克雄放著自家月營業額四五萬元的小型超市不打理,偏要到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小正街當一個月薪只有六七百元的社區干部。
妻子怎么也想不通:“你到底想干什么?順風順水的生意不做,偏要干那些婆婆媽媽的事情?!?/p>
馮克雄心里明白,這些年,做生意雖然賺了不少錢,但內心卻總是感到非??仗?。他說:“算完了每個月的營業額,我常常問自己,難道我的后半生就只能在數鈔票的日子里度過嗎?”
已有10年黨齡的馮克雄,曾在家鄉四川省西充縣從事過10多年的建筑承包工作,進城落戶后一直經營著自家的小超市,2001年12月應聘到社區工作。上任之后,馮克雄才知道社區工作很不好干。
小正街社區有常住人口1150戶,居民3718名,社會單位8個,社區資源匱乏,居民構成復雜,干群關系緊張。見到這些,馮克雄感嘆:“應聘到社區工作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他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可就在兩個月實習期快滿的時候,一件偶然的小事改變了馮克雄的看法。
那天,一位居民因為低保的問題又跟社區干部爭了起來。開始誰勸說都沒有用。后來馮克雄心平氣和地給他講政策、講道理,使他的情緒緩和下來并接受了馮克雄的解釋。
事后這位居民感慨道:“像馮書記這樣做工作,我們服氣。”聽到這番鼓勵的話,讓馮克雄有了一種難得的成就感,同時,他仿佛悟出了干好社區工作的訣竅。
美國一社區副主任驚嘆:“沒想到中國社區還有這樣好的工作方法!”
2002年的一天,一位居民怒氣沖沖地找到馮克雄,準備跟他大吵一架。馮克雄等他發完脾氣以后問:“你說完了嗎?”“說完了。”“那好,你說的時候我聽著,我說的時候也請你想一想,好嗎?”于是,馮克雄開始做調解工作。沒想到,對方心平氣和地接受了馮克雄的勸告,還夸了一句:“馮書記,你這個辦法真好。我的氣消了,什么話都聽得進去了?!?/p>
這件事情再次啟迪了馮克雄:應該把溝通作為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一種基本的工作機制。于是,他專門在社區辦公室里辟出一個“懇談室”,制作了一個座牌,一面寫著“我說你聽”,一面寫著“你說我想”。
一對夫妻吵架,到社區里面來鬧離婚。馮克雄請他們到懇談室面對面坐下,將座牌上“我說你聽”的一方對著女方,讓妻子痛痛快快地數落了一通,丈夫坐在“你說我想”的一方,抽著煙靜靜地聽著。等到女方說完,輪到男方說話了,馮克雄把座牌掉了個方向。兩個人看著座牌上的字,同時忍不住“噗哧”笑了起來,所有的抱怨和誤解很快就得到化解。事后女方說,在家里他從來不聽我把話說完,兩個人互相搶話,很快就導致“戰爭”升級。今天他居然整整聽我說了半個小時,再加上“你說我想”的換位思考,好多事情都想通了。
時間一長,居民們都知道社區里有個特別容易出氣和溝通的地方,有事沒事都愿意來跟馮克雄交流和溝通。美國紐約州麥迪臣社區副主任Melissa女士聽了馮克雄的介紹,參觀他們社區聊天室后感嘆道:“沒想到中國的社區里還有這樣好的工作方法,這個社區就像一家人。”當她看到墻上“我說你聽、傾訴煩惱,你說我想、釋懷真誠”這句話時,高興地說:“我要把這句話帶回美國,帶回唐人街,用一個精美的畫框擺在我的辦公桌上?!?/p>
其實,這樣的溝通方式在馮克雄所在的小正街社區內還有很多。為了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每棟居民樓下都設有專用箱,馮克雄讓“紅巖郵遞員”每周一從信箱里收集群眾反映的意見和建議,交社區黨委研究討論,再由紅巖郵遞員專門回復。
馮克雄很注重溝通方式的創新,他組織“居民連心服務”,通過居民“連心卡”建立起居民之間多渠道的交流平臺。他還專門在社區開展了“走進父母、理解孩子”活動,通過“敲敲門、談談心”的方式,為社區干部和群眾之間、居民與居民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溝通與互動管道,使社區生活變得健康和諧。
他在一次次溝通中為居民群眾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
社區服務只有通過無數次溝通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馮克雄把辦公桌搬進了居民樓棟,與社區居民進行“零距離”接觸,為民解難。
社區305院,是一處老居民區。經過20多年的風吹雨打,環境道路和許多基礎設施都破舊不堪。一遇下雨,污水橫流,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馮克雄決心攻下這個難關。
查看地形,設計規劃,馮克雄都先自己動手,施工階段也是他找人沒日沒夜地干。沒過多久,路面平出來了,污水井掏清了,垃圾場變成了綠化帶,還打造出50多米的文化墻。馮克雄無聲的行動就是最好的“溝通”,眼看著305院一天天地改變,小區的居民們感動了,他們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社區老人拄著拐杖到辦公室捐出了10塊、8塊的錢。在大家的努力下,305院的環境煥然一新。
群眾生活困難,馮克雄總是掛在心上。91歲的孤寡老人王冰茹,生活極其不便。馮克雄常常上門幫老人收拾房間、料理家務。她家里的天然氣管道泄漏、下水道堵塞,都是馮克雄個人掏錢請人來幫助修理,老人有個頭疼腦熱,馮克雄也總是及時把她送到西南醫院。老人拉著馮克雄的手說:“就是親兒子也沒有這樣孝順??!”她還執意將珍藏50多年的毛主席畫像送給馮克雄,逢人便夸馮克雄是毛主席教育出來的好干部,還寫信給她遠在山東的親人,告訴他們說自己的身邊有這樣的好干部,親人們盡管放心。
一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別人的幫助。這不,吸毒女青年高曙生,就非常感激馮克雄的幫助。曾經在廣州商圈內小有名氣的她,自從染上毒癮后,百萬家產一吸而光。丈夫離她而去,上高中的女兒和她疏遠了,鄰居也歧視她,為此她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馮克雄多次上門跟她談心,并幫助她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幫她重新找回了做人的信心,也從此讓她告別了毒品。去年,高曙生被國家禁毒委、全國婦聯評為“不讓毒品進我家”先進個人。
愛是需要奉獻的。社區貧困戶穆建成的孩子穆軼考上了清華大學核物理應用專業,可當他領到了錄取通知書的那天,一家人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這個月收入只有185元的三口之家,只能在一起抱頭痛哭。馮克雄得知情況后,拿著孩子的錄取通知書挨家挨戶地組織募捐。馮克雄逢人便說:“這是我們社區的精英,國家的棟梁??!現在人家暫時有困難,我們大家不幫他誰幫他呀!”很快,穆軼的路費、學費和食宿費很快有了著落,高高興興地上了清華大學。
接著,馮克雄又跟清華大學團委聯系,為他安排勤工儉學,進一步保障他的學習和生活。如今,穆秩在清華表現出色,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溝通,社區工作的法寶。2003年,“小巷總理”馮克雄被國家民政部表彰為“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今年“七一”,馮克雄又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