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吳官正同志在談到反腐工作時指出:“領導干部貪污受賄,本質上和做賊、做強盜是一樣的,是反社會、反人民、背叛黨的行為。”“我們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江山,絕不能毀在腐敗分子手里。”這番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貪污受賄的本質與性質,再一次表達了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的堅定決心。
把貪污受賄視為與做賊、當強盜一樣,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對貪污受賄本質的認識。貪污受賄與做賊、當強盜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但兩者的本質卻是一樣——都是不擇手段掠人錢財。所不同的,強盜掠財如果說只是一家或幾家的話,那么貪污受賄侵占的則是國家和人民的財產。第二,強盜掠財,明火執仗,強取豪奪,對其很容易識破;而貪污受賄則是巧立名目,手段隱蔽。在對其識破、查辦上尚有一定的難度。為什么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這些人身居官位,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一時還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那些貪官一般都隱蔽得較深,貪污受賄的手法也狡猾多變。但狐貍的尾巴藏不住,總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其所著《明代宦官》一文中,通過明代一些官吏受賄的情況,得出結論說:“賄隨權集”。這個觀點固然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卻機智地指出了賄賂與權力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權力在哪兒或在誰身上,賄賂便有可能隨之而來。而一些貪官恰恰利用這一點貪污受賄。一個貪官在臺上的時候,他不敢也不會明目張膽地索錢要物,但他會用自己的官位、權力,通過“暗示”、“許愿”、“批條”、“設坎”和“報復”等手段大撈一把。河南上蔡縣那個腐敗書記楊松泉就是如此。他上任不久見縣人民醫院動工修建一棟預算為1300萬元的大樓,便多次找其院長談話,“索賄意圖非常明顯”。沒想到院長不買賬,他便找機會給其“停職”處分。后來他就干起賣官、批地索賄的勾當,收受了大量的錢財。有一次小偷竟從他辦公室里拿走人民幣40萬元、美金8000元、“摩托羅拉”手機4部(當時每部5000多元)及一些金銀首飾。楊松泉在掠取這些錢財的時候,還在臺上裝模做樣地“表演”,風光得很。但紀檢有關部門鍥而不舍、緊追猛打,終于將其繩之以法。
強盜掠人錢財,占為己有,眾人恨之;領導干部貪污受賄,罪惡累累,豈能寬容?這些貪官將國家、人民的財產侵吞揮霍,與強盜沒有什么兩樣!他們身居官位,握有權力,只能比強盜掠奪得更多,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危害更烈!楊松泉賣官成風,以至于在縣里一些部門竟明碼標價:財政局長40萬元;人民醫院院長30萬元;各鄉黨委書記6萬元至10萬元不等。他自己從中撈了多少錢財!給社會造成了多么大的惡劣影響!對于這些貪官的罪行,一切善良的人們應該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對他們決不能心慈手軟,更不能姑息遷就。盡管查辦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再難也要一查到底。對賊、對強盜,大家人人喊打;對那些貪官也應如此,群起而攻之,讓其再無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