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在解放戰爭即將展開戰略大決戰的歷史關頭,毛澤東主席在西柏坡揮毫為即將創刊的人民日報題寫了報頭。據一位老編輯回憶,當時毛主席將人民日報這幾個字連續題寫了四幅,并從每幅字中挑選出一個比較滿意的字,在旁邊作了圈點。編輯部的同志根據毛主席圈點的字制作的人民日報報頭,一直使用至今。
毛主席的書法自成一體,如同他的詩詞和政論文章一樣,給人以氣勢豪放、瀟灑飄逸的美感。憑毛主席的書法造詣,題寫一個報頭應該是一氣呵成,揮毫而就。然而,他在題寫人民日報這幾個字時,卻像繡花一樣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如今“人民日報”這四個莊重、大方、遒勁、有力的大字成了我黨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下,個別地方的領導干部也熱衷于到處題字。行走在市井街頭、風景名勝,常聽到人們對某些店鋪招牌、景點名稱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這是某某書記的“墨寶”,那是某某官員的“手跡”,言談話語中流露出很多不屑。仔細“欣賞”這些領導干部的“書法”作品,有的的確不敢恭維,不但談不上藝術享受,簡直是有礙市容。這樣的“領導書法”招搖于市,其危害不可小視。
首先是不利于書法藝術的傳承。一些不夠品位的書法作品被到處張貼懸掛,不僅造成視覺污染、褻瀆了書法藝術,而且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將會起到魚目混珠的作用,尤其對廣大青少年學習書法為害更烈。其次是助長了歪風邪氣。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善于拉大旗作虎皮,他們以“領導題字”作為炫耀的資本,以顯示自己有背景、有后臺、有能量,做起違法亂紀的事情來就會更加有恃無恐,無所顧及。第三是催生了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個別官員大權在握,想搞權力尋租,又顧及面子,不便直接收錢,于是借題字之機,以辛苦費、潤筆費等名義完成權錢交易。如此一來,行賄的理由充分,受賄的心安理得。在胡長清的巨額非法財產中,至少有100萬元是以“潤筆費”的名義收受的賄賂。
領導干部業余時間揮毫潑墨、陶冶情操,是件好事無可厚非。倘若達到一定境界、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無償地為社會留下一些墨寶,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是一種貢獻。如果是技藝平平、水準不高,與其到處懸掛,不如自我欣賞。如果是水平不高卻自我感覺良好,毫無顧及地到處題字,在位時人們可能會礙于面子,給你的大作留個懸掛的空間;如果有一天不在位了,或者出了問題被黨紀國法追究了責任,到那時這些大作說不定就給扔到垃圾堆里去了。胡長清在位時曾經以書法家自居,其“墨寶”幾乎覆蓋了南昌市的大街小巷。倒臺后南昌市的酒樓、賓館、夜總會等都不約而同地刮起了一股“鏟字風”,一夜之間這種“胡體書法”便煙消云散了。
領導干部題字,不僅僅是藝術層面的問題,而且是個很嚴肅的政治問題。因此,必須認真對待,謹慎行事。許多領導干部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堅持不題字;有的對待題字慎之又慎,該題的題,不該題的堅決不題;有的題字時嚴肅認真,所題內容既鼓舞人心、激勵斗志,又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都是好的作風,應該傳承下去。至于那些既無政治意義,又無書法藝術的涂鴉之作,以及那些散發著權錢交易等銅臭氣息的各類腐敗招牌,還是不題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