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處分我?
“陪審團”說了算
有22名成員的“陪審團”可能主宰學生的命運!近日,由重慶市教委相關負責人、高校代表、法學專家等組成的“陪審團”,召開普通高校學生申訴案論證會,聽取3所高校以及被其開除的9名學生的陳述意見。據悉,重慶科技學院6名學生、四川外語學院2名學生以及重慶工學院的一名學生,因不服學校作出的開除學籍處分決定和復查決定,而向市教委提起申訴。9名學生的申訴符合教育部規定,重慶市教委經研究決定召開學生申訴案論證會。據了解,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采用論證會的方式受理學生申訴,在我國尚屬首次。
《視野》點評:當學生個人開始獲得一種權利或渠道來質疑學校并合法爭取自身利益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平等。
2:“散伙飯”吃出
“畢業綜合癥”
眼下大學畢業生離校的時間一天天臨近,各種“散伙飯”也日漸盛行,酒后鬧事、半夜喧囂、破壞公物等“畢業綜合癥”也隨之出現,借以宣泄畢業生們的復雜情緒。嘔吐的狼藉、啤酒瓶的碎片出現在校園里;一些舊書、生活用品被隨意扔在樓道、水房里,不少公物也遭到破壞……盡管出現“畢業綜合癥”的只是極個別學生,但還是令人感到震驚:學生們怎么了,和母校有什么過不去的?客觀地說,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們心理處在一種復雜的狀態,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很容易產生焦慮、迷茫、煩躁等情緒,但不管怎樣,都不能成為酒后鬧事或破壞公物的理由。
《視野》點評:畢業綜合癥確是不雅,但我們有人真正去找過其中的原因并加以改進嗎?畢業生真的就像是潑出去的水嗎?
3:大學生應定位
為普通勞動者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需要高度重視,但是,需求下降的說法缺乏客觀依據。大眾化時代的大學生不能再自詡為社會的精英,要懷著普通勞動者的心態去定位參加就業選擇和就業競爭。這需要廣大畢業生尤其是家長更新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在正確判斷形勢的前提下適度選擇,以多種方式努力實現廣泛就業。
《視野》點評:從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理落差的確需要很長時間去消化、調適,但我們的社會現在給予這些人的卻總是一幅冷漠的面孔。
4:高層關注
學術腐敗
同濟大學林爭輝教授和上海另外兩位專家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發表了針對科研體制問題的一些看法。科技部領導看到三位專家的觀點后非常重視,特地委托中紀委駐科技部的工作人員來上海找到專家面談并作了調研。林教授說:“對于科學造假事件,一定要先實事求是,把事情搞清楚;然后關于科研經費的問題,一定要在調查的基礎之上,法律介入。”同時,中科院院士汪品也進言:“現在,有些巨額科研審批經費掌握在少數不懂技術的行政主管部門官員手中,他們掌握生殺予奪大權,造成權力尋租、‘跑部錢進’的怪現象。”汪因此建議財權和審批權分離,掌握財權的政府部門直接從科研項目審批中退出。事實上,在中紀委人士在上海開始調研之前,有關政府部門已經行動了起來。將對學術造假事件進行逐一調查,調查結果將考慮向社會公布。同時科技部計劃為造假者建立“污點”檔案,遏制學術腐敗。
《視野》點評:每次都在力申遏制腐敗,但各種腐敗依然迭出不窮,我們到底是冷靜下來徹底地找到一種根本的解決辦法,抑或只是當街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