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個關于拿來主義的文章,最早的緣由是年初在美國陪兒子買數學專用計算器。
我對計算器的概念就是辦公室桌上那個替代算盤的東西,延展一些也知道比較高級的計算器還能算個函數什么的。兒子到美國讀書,于是我給他買了個高級的,想來一定夠用,哪知道不成。兒子說需要一個美國學生幾乎人手一個的計算器,那里面有許多現成的公式,乃完成數學作業所必備。到了文具店發現那玩意是相當不便宜,100多美元,折合成人民幣上千元。
東西買回家,兒子當即演示,的確神奇,把題目中給的數字錄入,只要知道使用什么公式,結果自然出來,兒子要做的就是在N個答案中挑選出一個正確的就一切OK。更有甚者,一些畫圖的題目,只要輸入相關數據,什么拋物線啊的自然生成。次日,兒子帶著這個寶貝見老師,把USB線和老師的電腦一對接,作業就算交了。
于是我很是郁悶。想當初,我上中學的時候數學老師總愛搞定理默寫,以至于我25年后還能順口背誦出證明相似三角形的5個定理,仍然記得高考時數學的第一道題目就是證明勾股定理,那題目給8分呢!我相信我的上一輩人也是這樣背過的,根據兒子的“舉報”,他在國內時也是要背的。但毫無疑問,現在美國學生不背了。
這都是被前輩證明了的真理,我們完全可以采取拿來主義——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嘛!而我們做的,卻是想再當一次巨人。
前不久,我參加職稱英語考試,于是買了一個電子詞典,用起來從心里感謝發明這玩意的科學家,幾本厚厚的字典,生給濃縮在一個薄薄的芯片上。考試前老師說,考試允許帶一本字典,但是絕對不能是電子字典。老師推薦了一本88元的磚頭厚的紙字典,于是大家蜂擁購買,以至于供不應求。
這又是一個拒絕現代文明成果的典型。不是說要搞創新型國家嗎?我看,在許多領域,還是先消化已有的創新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