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青少年科技活動內容中,與物理知識發生緊密聯系的就有十多個項目,占了現階段少年科技活動總數的很大一部分。這些活動與物理課堂教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沒有物理課堂教學,學生不可能打下堅實的物理知識基礎;沒有課外科技活動,則不能激發起學生多方面的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研究科技活動對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和促進作用,對于科技活動的組織者和物理教師都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科技活動對物理教學的促進和推動作用談幾點看法。
一、科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并促進其向高級水平發展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指出了從興趣出發求知的優勢。許多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非常注重從興趣出發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但青少年的興趣有相當一部分是直接興趣(即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因而科技活動在他們中間開展,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并且由于這些活動有相當鮮明的主題,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不少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參加過無線電活動的學生,在學習電學和無線電方面的知識時,課堂注意力特別集中,課后提出問題的質量也較高,同學之間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時,他們還能以自己組裝的實驗去說服對方。如若這些學生從理論上弄懂了他們頭腦中暫時的疑問,則他們對今后開展的活動就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了。這時他們就開始向志趣水平躍進,開始探索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客觀規律性的東西了。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如果一個人對于某門學科只有膚淺的了解或者淺嘗輒止,就很難對它發生強烈的持久的興趣。相反,如果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頑強探索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就容易激發進一步進取的信心,對這門知識發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例如過去不少的航模愛好者,往往就是在成功地制成了一架彈射模型飛機后,對航空事業發生興趣,并為此而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所以我們可以說:科技活動可以激發青少年熱愛某一科學項目的興趣,其范圍、其程度是課堂教學不能取代的,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
二、開展科技活動切中了時弊,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青少年接觸到的是瞬息萬變的現實世界。隨著日常器具復雜性、合理性的日益增加,學生中自己動手搞一些簡單修補的人越來越少。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自己動手拆、修、裝、配創造了極好的機會。因為科技活動是在課余和節假日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進行的,為廣大青少年探索物理知識開辟了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從實驗方法上看,自己選題,動手實驗,也比按課本上那樣被動地只動手不動腦的實驗方法優越得多。在科技活動中我們明顯地觀察到,比較膽小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因為在課余,她們可以放膽從事自己的小實驗,不必擔心同學們和老師的注視而導致手忙腳亂。
三、科技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中學物理課程目標明確指出:“中學物理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思維能力以及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把能力的培養和掌握知識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科技活動具有實踐性強,富于創造性的特點。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可起到實驗課教學難以起到的作用。
在現代科學事業中,科學實驗對于科學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而科技人員的實驗技能,更是他們進行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初中物理教材針對現代科學的特點安排的十九個學生分組實驗,兩百一十一個演示實驗和若干課外小實驗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和良好實驗習慣的養成無疑是有益的,但要承認仍是不足的,何況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實驗還不能保質保量地開展出來。開展航模制作、無線電制作、氣象預報、遙控模型、小發明、小創造等與物理知識緊密聯系的一系列活動后,很多物理教師反映,學生的實驗技能有較大的提高。例如進行過航模制作的學生,記錄實驗數據的準確程度提高了,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較其他同學突出;參加過無線電活動的學生對于初中階段的電學實驗基本能正確進行,對于實驗中出現的較復雜的問題(如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也能正確分析故障的原因;參加過遙控模型制作的同學對于某些實驗的改進,也能有一定程度的見解。
總之,參加各類科技活動的學生,其實驗的一次成功率與未參加相應活動的同學相比較,有相當大的提高。這些都是課堂教學在短期內難以奏效的。
(作者單位:鎮江市丹徒區江心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