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的條件束縛及其面臨的不利的融資環境,融資成為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并不能一概而論,不僅應當據其所處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融資政策,也應當通過政府宏觀調控改善融資環境,減輕企業融資壓力。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征
1、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知識集約高、謀求產品、服務等高附加值的企業。由北京市科委頒發的民營科技認定辦法規定:大專以上學歷或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30%以上,生產型企業每年用于研究開發的經費占年銷售收入的3%以上,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和技術性收入兩項之和占當年總收入之比不低于45%等,才被認定為科技型企業。
2、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產總額較小。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主要以職工人數、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作為主要考察指標,其中職工人數為500以下,300以上,年銷售收入在3億元以下,3000萬元以上,資產總額4億元以下,40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職工人數為300以下,年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以下,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下的為小型企業。
3、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高成長、高風險、高收益并存的特征。科技型企業的高成長緣于其產品服務的高技術性和高競爭力,同時,此類企業的未來通常很難進行可靠的預測,所以存在較大的風險。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1、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特殊。與傳統企業相比,專門從事科技類項目經營的科技型企業具有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產少、規模小、風險大、回報率高等特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流動貸款需求緊迫,貸款頻率高,需求量少,項目本身不穩定因素多、貸款管理成本高。高風險必然要求高收益,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不僅使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也使得企業的融資范圍受到限制。
2、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因規模的局限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存在著經營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如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狀況不透明,對外報送的賬表不真實,缺乏可信度。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低使得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評估機構很難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一個公允的評價,這就使銀行、投資公司等機構止步不前,而市場游資也因巨大的風險持觀望態度。
3、企業獲取投資渠道狹隘。①從間接融資上看,各銀行要求信用等級必須在A級以上的企業才能提供擔保,但真正符合條件的擔保人有限,科技型中小企業尋找擔保比較困難。目前,很多企業法律及風險意識增強,為其它企業提供擔保變得十分慎重,一般不愿為實力不足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擔保。而科技型中小企業所有的無形資產優勢無法被運用起來,成為融資擔保的載體。另外,對于銀行來說,貸款給科技型中小企業還存在著一個成本與效益不對稱的問題。②直接融資上也很難得到關照。二板市場剛剛形成不久,還不完善,大部分科技中小企業無法上市進行融資;在發行企業債券方面,也因科技型中小企業發行額度小而難以獲準發行債券。因此,只能借助極其有限的內部資金及通過社會集資等方式融資,其中很多手段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研究開發期、初創期、快速成長期、亞成熟期、成熟期、衰退期與消亡期。本文主要對研究開發期至成熟期的生命周期特點進行分析。成功的企業會在自己的主導科技產品處于成長期時開發升級換代科技產品,從而延續企業的生命周期。
相時而定融資政策
1、研究開發期與初創期。國外有研究顯示,中小企業在成立初期階段,2/3企業都會死亡。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階段正是企業確定今后投資報酬率的重要階段。盡管在此階段,企業對資金的要求較小,但是由于資金需求特殊、企業融資途徑狹隘,籌集資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在本階段,通過風險基金進行投資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首選。
國家對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非常重視。1991年3月6日,國務院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若干政策的暫行規定》明確:“有關部門可以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用于風險較大的高新技術開發,條件成熟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可創辦風險投資基金,用于風險較大的高新技術開發,條件成熟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可創辦風險投資公司”。有關資料顯示,全國22個省、市已創建的各類科技信托公司、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和科技信用社已發展到80多家,具備了35億元的投資能力。可以說,風險投資能夠成為這一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
2、快速成長期。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為更多投資者所看好,融資成本下降。這一階段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企業運營的經營風險和市場環境變動帶來的市場風險。本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途徑應以廣泛吸取民間融資為主。大部分民間投資者并沒有自我判斷分析投資契機的能力,在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立初期,出于謹慎性考慮,大多數的投資者不會輕易將資金投入科技型中小企業。而在企業的快速成長期,企業的發展速度、紅利回報都是顯而易見的,此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受到民間投資者的極大歡迎。
吸取民間融資也具有可行性。在深圳、南京、上海、成都、和長沙等城市的商業銀行都相繼推出一種稱為集合委托貸款的金融產品,但目前大多投出市政建設項目。經調查研究表明,這一金融工具完全可以運用于中小科技的融資上。
3、亞成熟期與成熟期。在這兩個階段,隨著企業開始進行轉型,融資方式也趨向多元化,除了在以往發展階段中所采用的融資途徑外,以下兩種融資途徑也開始青睞科技型中小企業。①上市融資。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組織形式有41?郾1%采用單一業主制形式,29?郾8%采用有限責任公司形式,27?郾1%采用合伙制形式,僅有2%采用股份制等其它形式。可以說通過上市進行融資對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還是一個空白。從目前已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50家企業中占70%以上)融資情況來看,平均融資達到2?郾4億元,通過上市較好地緩解了企業發展中的資金饑渴問題。因此可以說,上市融資的方式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時值得考慮的一個重要途徑。②間接融資。隨著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壯大,具備了一定的資金實力,在金融機構具有一定的信譽度,已經成為各商業銀行爭奪的重點客戶。從1999年起,各商業銀行紛紛出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貸款措施,這給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融資難是制約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頭號難題,但對于上市、繼續擴大發展,許多企業并不熱衷。小富即安,這是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攔路虎。剛剛有了起色,就不求上進了,更多的是安于現狀。這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警戒的一個現象。
政策建議
1、做好信息中介工作,提供良好信息平臺。一方面銀行對這些企業不了解,不愿意貸;另一方面,企業對銀行的政策不了解,同樣不會去貸。因此,良好的信息中介的工作,為銀企雙方提供好的信息平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2、及時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機制及無形資產評估機制。一旦無形資產評估機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無形資產優勢便得到極大的發揮,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的融資問題,還能提高企業知名度,為企業擴大市場、加速發展提供便利。
3、籌組抵押擔保公司。把一些銀行尚不能作為抵押條件的(如設備、企業的訂單合同等)作抵押,由抵押公司為企業到銀行貸款提供擔保。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
(作者單位:福州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