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中國保險業研究的文章和報告層出不窮,包括瑞銀、麥肯錫等在內的國際機構也紛紛出臺了針對中國保險市場的分析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和報告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對保險業發展數據的匯總和現象的描述,和中國國情的聯系也不夠緊密。隨著中國保險市場的蓬勃發展,難以招募到優秀的保險從業人員已經成為困擾國內保險公司的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本文以愛克斯馬賽保險學院為重點考查了法國保險學院研究生教育的情況,并針對保險公司對高級優秀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供國內高等院校保險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一些啟示。
法國保險學院的招生
與研究生培養管理
1、法國保險學院招生制度。在法國,保險學院只進行碩士、博士階段的教育,那么其生源從何而來呢?在對其研究生招生過程調研后,我們發現,這些保險學院自己不培養基礎人才,而是直接從別的學校、別的專業的畢業生中擇優招生。
以愛克斯馬賽保險學院為例,從碩士生源的學歷水平看,只招收相關專業本科畢業生或相關專業碩士畢業生。后者畢業后我國稱為“雙碩士”,在工作時一般給予博士待遇,但法國保險行業沒有這種“優惠”,對這些學生而言等于“白學”了第一個碩士。但反過來想想:如果他們沒有第一個碩士,保險學院根本不會招生,這時,第一個相關專業的碩士在作用上就等同于“保險預科”了。
從生源的原學校看,有畢業于大學的,也有畢業于所謂精英學?!搅⒋髮W校的(grande ecole)所謂“精英”們,為了進入保險“干部”隊伍,也不得不“屈尊”于保險學院中。從生源的畢業學科看,有商法、私法、經營管理、商業運輸、金融會計、財產管理等等,并不特別青睞原保險專業畢業生。從生源的職業背景看,有在校學生、律師、保險公司職工、保險總代理的子女等,具有一定保險職業背景的生源還是作為招生的主要指標之一。
初看之下,如此“雜亂”而水平不一的生源,很讓人懷疑如何搞好碩士期間的培養和教學。但經過觀察和調研后,我們發現這種“雜亂”確實有其獨到的重大作用。首先是將不同的知識、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學習方法帶進了同一個課堂。其次是學生的來源多渠道化,正好滿足了保險行業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最后,這種“雜亂”有利于學生在保險相關各職業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
2、法國保險學院的研究生培養。“白多讀一年”的“大學文憑”。在愛克斯保險學院,碩士階段教育除了職業碩士、研究碩士,還有一個“大學文憑’(DU:diplome universitaire)。一部分水平稍差、但有潛力的學生必須先讀一年的“大學文憑”,考試通過后,才能申請繼續攻讀保險碩士。這就等于說,這些學生,必須多讀一年,才能與別的學生拿到同樣的保險碩士文憑。表面上看來,這些學生要“白多讀一年”,但是這多讀的一年對于保證學生的質量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①打下良好的保險學習基礎。經過這一年的學習,這些學生對保險是什么有了一個更加充分、深入的了解,并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②重新選擇人生方向的機會。有許多學生當初選擇保險學院,可能是由于看中了保險學院的名氣和就業形勢,他們有些人并不適應保險行業,有些人并不喜愛保險事業。通過一年的“大學文憑”的學習,他們對保險行業和保險事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能會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即使通過考試,也不再申請保險碩士了,這樣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頂級”保險人才的培養機構。法國的碩士階段教育分為兩種:研究碩士和職業碩士,研究碩士(master recherche)實際上是“博士預科”,只有研究碩士畢業才有可能讀博士,因此博士屬于純研究人才,他們不需要任何工作經驗。而職業碩士(master profession)從碩士階段起所接受的教育就與職業碩士完全不同。那些打算從事保險職業工作的人,讀到職業碩士就算到頭,之后就必須到工作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對于博士后,其本意是“實習”,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實踐經驗,在法國如果博士去做博士后,反而會讓人覺得奇怪和不解,并不會像在中國那樣受到尊敬。另外保險職業的學歷統計中,也是只統計到碩士,絕不會單列博士的,一方面因為雇傭博士的人數少之又少,可以忽略不計;另一方面,因為博士所受的純研究教育,對保險公司來說,遠不如保險職業碩士好用。所以說保險博士已經是“頂級”的保險研究人才了。
涇渭分明的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研究碩士的課程,其課程名稱一般都很復雜,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常人所難以理解的高深理論研究,比如愛克斯馬賽保險學院的研究碩士課程,其名稱最短、最好理解的一門課,叫“締約自由權及保險合同”,有些課的名稱讓人看了都不知所云。
相反,職業碩士和“大學文憑”則很像國內的課程設置,或按保險門類:人身險、壽險、財險、責任險、車險、運輸險、建筑險、海險、再保險、法律保護險、風險管理等,或按保險知識:保險合同、保險經濟學、保險企業、保險分銷、保險消費者、保險稅制等,另外還有一些輔助課程:會計、英語、計算機等。
在師資配備上也是如此,研究碩士課程,其代課教授一律是博士水平的專職教授。而職業碩士和“大學文憑”課程,除了基礎知識課——保險合同、保險經濟學外,其余的代課教授則多為外聘,個個保險經驗豐富、在保險界地位顯赫。
3、法國保險學院研究生就業準備管理。頗具特色的帶薪實習。在法國保險職業碩士,只有經過實習才能夠取得畢業文憑,而保險研究碩士和保險博士,則不要求實習或所謂博士后,至于“大學文憑”,雖不必須要求實習,但保險學院持鼓勵的態度。
為了鼓勵實習,愛克斯馬賽保險學院對職業碩士和“大學文憑”學生實行“交替課程制”:職業碩士上課兩周,期間“大學文憑”學生沒課去實習,其后兩周,職業碩士實習,“大學文憑”學生開課,如此反復交替進行。
“吝嗇”的保險人才提供量。保險學院的畢業生為什么這么“搶手”?原因之一也在于其“吝嗇”的保險人才提供量,比如愛克斯馬賽保險學院,2005至2006年度的學生總數40多人,其中博士要至少三年才“出師”一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研究碩士和“大學文憑”都屬于過渡性文憑,前者相當于“博士預科”,后者相當于“職業碩士預科”,也無法“供應市場”;職業碩士,2006年是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屆,但其中外國學生大多數畢業后要回國工作,真正今年能“供應市場”的大概就在20人左右。
對我國保險研究生招生
和培養管理的啟示
1、對我國保險研究生招生的啟示。在招生政策上,教育部明確了在推薦免試碩士生的選拔方面,要求學校向外校推薦免試碩士生人數不得少于本校推薦免試總數的30%,這一規定使得學校在選擇生源方面有了很大空間,同時,學校在制定接收推免生時,也都會明確規定跨專業錄取的意見,比如數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推薦到經濟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物理學專業,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推薦到環境法專業等等,這些都充分考慮到在研究生培養階段跨專業學生的潛在創新素質及要求。在研究生招生和培養中,應該加強跨專業報考和復合人才的培養。
2、對我國研究生培養教育的啟示。改進培養分類體系,嚴格區分職業型和研究型保險人才的培養。由于我國經濟轉型逐步完成,各類人才需求的構成不斷變化,學位結構的調整成為必然,因此研究生教育要按照社會需求進行調整,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由培養單純的學術性研究生轉向學術性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并重,調整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數量結構。調整國家碩士研究生招生結構,在現有專業碩士學位的基礎上,增加專業學位授權點,擴大專業碩士學位的數量,培養更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
探索教育創新,推進保險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不同學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從基本的學術思想,到全面交流整個學術觀點、方法、程序、認識和術語以及各種資料,蘊含了多方面因素。另外,跨學科是一種多學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合作研究,是打破學科界線進行的科研活動,跨學科研究存在很多交叉點,這些交義點既包括社會需要與科學內在邏輯的交叉點。也包括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點,是創新性研究突破點。這種學科融合、交流與合作從很大程度上要求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的跨專業培養。所以不少專業鼓勵學生跨專業報考研究生,比如生物學、化學、環境科學、經濟學、法學等專業領域。通過相關學科的學習,將大大有助于研究生潛能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面廣點深、以博輔專,將是保險高層次人才創新培養的新目標。
3、對我國研究生就業準備管理的啟示。在研究生就業方面,畢業生是學校教育培養的產品,只有被社會認可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必不可少的當然是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其次較為關鍵的是還要兼顧社會需求及學科建設需要,協調發展熱門學科和基礎學科。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也在通過宏觀調控,采取措施來確?;A學科和冷門學科得到應有發展。這不僅是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完整和均衡的需要,更是社會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實施非均衡擴招政策,可以保證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擴招比例的優化,以充分使用學校有限的教育資源。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