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原文】
長大,意味著……
( 單看是個好標題,但本文寫的是離別的感受,標題與內容不吻合。)
靜靜佇立在成長之路上,極目遠眺,綿延無盡頭,想退回去,已是沒有任何回返的余地了。是啊,人生猶如一張單程的車票,再也不會回頭。漸漸地,一股恐懼感,填滿了我的心房。
( 綜觀全文,用第二段的記敘作為開頭更形象,更吸引人;而把此段放在敘事后,要表達的情感更有水到渠成之感。)
異鄉求學,好強的我執意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于是,許多人從此離開了我的生活軌跡:小學里活潑熱情的同學,悉心教導過我的老師,童年時親密無間的伙伴……
( 記敘過于簡略,建議用一定的情境描寫,從一開始就調動讀者的情緒,吸引讀者。下文寫到了跟父母的離別,作為總領下文的概述,不應遺漏父母這項內容。另外,對好友與同學的情誼屬于同一個范疇,不需要分開兩塊寫。)
想到這里,心中不知不覺涌出了濃濃的哀愁。離別,離別……這兩個字已經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 文章到此點出離別的主題,因為到異鄉求學,“離別”就成了“我”在成長過程中必須作出的選擇,并為選擇后的“無奈”和“哀愁”作鋪墊。“離別”的疊用增強了悵惘的情緒。)
要離開往日一起嬉戲了六年的同學,我的心里悵然若失。我不知道,不知道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不善交際的我能否適應,能否再次無憂無慮地玩捉迷藏和哈哈大笑。
要離開教誨我六年的老師,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層薄霧。想起了她在昏黃的燈下為我補課,在下雨天遞給我雨傘……會再有像她那樣了解我、關心我的老師么?恐怕……
要離開朝夕相處的好友,我的淚無聲地滑落在嘴角,些許咸,些許澀。再也找不到似她般的知己了吧。傷心時互相安慰,困難時互相幫助,考試考差了一起哭,得了獎一起樂……一件件事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要離開疼我愛我的父母,我的心里再沒有了安全感。父母——我迷茫時的導航燈,遇到挫折時的勇氣……離開他們,家的氣息也離我遠去。我真的不愿放手,那使我溫暖的呵護。可即使這樣,離別,也在所難免。
( 以上四段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是“我”的情感凝結和噴發的源頭,正是由于往昔的種種才有“我”此刻的離愁別緒。小作者把難以割舍的感情聚焦在同學嬉戲、老師關愛、好友幫助、父母呵護幾個點上,選材貼近生活,寫得很好。但是每一塊都只是寥寥數語,一筆帶過,沒有觸動人心的細節描寫。這種簡略的敘述,難以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離別,離別,為什么,長大就意味著離別?我怕長大,我,真的很怕。
( 結尾照應了開頭的“恐懼感”,行文注意了構思的精致。但離別本是人生成長的一段歷程,作者沉溺于傷感之中,情緒過于消極低沉,應寫得積極些,光明些。)
【習作分析】
文章語言流暢,文從字順;選材貼近生活,情感真摯;在結構上也注意了首尾呼應。
有兩個地方需要改進。
一是內容單薄。作者雖然把對過去難以割舍的感情分解在貼近生活實際的同學嬉戲、老師關愛、好友幫助、父母呵護四個點上,但是每一塊都只是寥寥數語,一筆帶過,只有枝干,不見花葉,缺乏打動人心的細節描繪,沒有特定感人場面的再現。
在記敘性文章中,充分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場景的描寫,對表達情感,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將起到極大的作用。可以把每一個著情點的內容充實起來,每一個點都有較為細致的描寫,使每一個點都成為一個小小的故事。比如通過再現某一個具體的游戲場景,表現往昔的無憂無慮;通過回憶和老師相處的一個最難忘的鏡頭,表達對老師的留戀;通過描繪與好友的一次互助,讓讀者感受與同學難以割舍的友誼;通過寫與父母分離的場面,把無奈的情緒表現出來。當這樣的畫面一個個出現時,讀者就能感受到文章里流淌的真情了。
二是境界不高。經歷人生的第一次別離,產生種種憂懼自然難免,抒發的情感確實真摯。但是不能沉溺其中,在成長的關鍵時期,更要特別注意消極心理的疏導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形成勇敢面對成長過程中種種磨難的堅強意志和達觀的人生態度。
從寫作的角度講,有了深刻的主題,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如何提升境界?一、要有辨證的思維。善于從事物相對的兩面來思考,來轉換,來提升。比如從“離別”中,看到新的環境新的空間可以帶來新的希望;比如領悟經過離別可以鍛煉承受能力,培養意志力。二、要有跳躍的思維。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不單單靜止地看問題,比如可以從過去的快樂想象、預測未來的快樂。三、要有創意的思維。文章的觀點不落俗套,新穎別致,具有一定啟發作用,是文章立意深刻的一個重要因素。如視“離別”為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收獲,把消極的擔憂轉換為積極的期盼和追求,那無疑是高人一籌的。四、要有開闊的思維。文章不能只局限于個人,還應把視野拓展到集體、民族、國家、社會、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