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用藥嗎?
我見到有的糖尿病病人單純從飲食上控制,不需服藥,血糖也控制得較好,是怎么回事?
北京 吳昆
答:糖尿病的早期治療,原則上是首先科學飲食加運動,不用降糖藥,進行監測,如果血糖尿糖能夠達標,就不需要用藥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肯定是要用藥的,藥物的劑量從小到大,種類從一種到多種,最終都要打胰島素,這是由于糖尿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病規律所決定的。
關于運動的問題,運動有兩重性,有升糖的一面,也有降糖的一面。比如說,爬山開始血糖可能升高,中途血糖可能正常,最后可能會出現低血糖,所以,最好在爬山的過程中進入血糖監測,開始血糖高可以不處理,當血糖到低的時候應當及時加餐,避免低血糖。運動要做有氧運動(避免運動量過大,吸進去的氧氣不夠身體產熱需要,身體要產生其他能量代謝途徑,產生過多乳酸),比如慢跑,快走,打太極拳,跳舞等。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要今天劇烈,明天輕,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均勻運動。
問:我能診斷為糖尿病嗎?
我今年45歲,身高176厘米,體重86千克。兩個月前感冒,后感到勞累,半個月前突然出現口渴、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癥狀,于是就醫檢查,化驗結果為血糖26.7毫摩爾/升,尿糖4個+,酮體1個+。胰島素釋放試驗及糖耐量試驗的結果如下:胰島素在空腹、服糖后30分鐘、1小時、2小時和3小時的值分別為:3.0、4.6、7.8、8.0、7.0微單位/毫升。血糖在這幾個時間段分別為:15.6、26.8、27.8、28.9、25.7毫摩爾/升。請問根據這個情況,能否診斷為糖尿病?
江蘇 劉先生
答: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所謂“三多一少”就是這個意思。癥狀出現突然,血糖很高,酮體陽性,再根據你提供的胰島素釋放試驗看出,胰島素釋放水平很低,幾乎成一直線,提示胰島細胞衰竭。原因考慮有兩種可能:首先應考慮晚發1型糖尿病,其次有可能近期勞累導致升糖激素分泌多引起血糖驟升,對胰島細胞產生了抑制作用所致。
給你提供3條建議如下:
1.再查查胰島細胞胞漿抗體、抗胰島β細胞表面抗體、抗胰島素自身抗體和谷氨酸脫羧酶抗體。陽性可支持1型糖尿病的診斷。陰性不能否定診斷。
2.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胰島素治療,盡快使血糖達到正常值,消除高血糖對胰島細胞的抑制,保護胰島細胞。
3.3~6個月后復查胰島素釋放曲線和C肽釋放曲線,如果胰島細胞功能恢復好,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點,應診斷2型糖尿病,最初胰島素釋放狀態是高糖抑制的結果,可考慮改為口服降糖藥治療。如果胰島細胞功能恢復不明顯,應考慮晚發1型糖尿病,繼續用胰島素治療。
問:哪些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什么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怎樣預防呢?
北京 丁柏林
答: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指有家族史的,超重的,血糖曾經高過現在正常的,妊娠期間血糖高,分娩后正常的,生過巨大兒的(超過8斤的)人群。
糖尿病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有人可以出現餐前不規則的低血糖癥狀,所以高危人群或者是所有健康的人都應當定期查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利于早期發現,早期防治,遺傳的問題是不能改變的。預防肥胖是預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問:如何看待降糖藥的毒副作用?
我母親患2型糖尿病1年多,想為她找一種相對較好,毒副作用小的藥。請問哪種降糖藥毒副作用相對較小?聽說她現在吃的消渴丸含有優降糖,是否對身體不好?
山西 劉先生
答:藥物說明書上“藥物毒副作用”一欄中會寫很多毒副作用,這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告訴大家要細心觀察,有問題及時找醫生診治。但一個藥物的毒副作用是在極少數人中出現,癥狀很輕,對身體影響不大,才能得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而上市。所以,盡管說明書上寫著那么多的毒副作用,大可不必擔心,有問題找醫生。相反,對那些毒副作用寫得很少,或標榜“無任何毒副作用”的藥物,反倒應大大給它們打折扣,反倒不可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李經
(編輯/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