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考試是生物評價的重要方式,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歷程,促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如何讓新課程下的生物試卷更加人性,更加科學,讓考試成為學生學習展示的舞臺、成長的加油站;如何實現新課程的命題涵蓋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學生經驗的整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的融合,為此我在學業考試上做了一些探索。
1 改變板著面孔的設問方式
生物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精神滿足、心理需求。因此命題不僅要體現人文性的形式,還要體現多樣化的內容;使試題成為學生與知識進行互動對話、心靈交匯、情感交流的載體,讓學生在放松愉悅的狀態下完成答卷。新課程評價的過程最終傳遞給學生的是一份等待、一份期盼、一份自信,改變了原來呆板、單一、生硬的試題呈現形式和板著面孔的設問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富有人性化和生機的卷面,可采取以下方式。
1.1試卷的開頭設立了卷首語
例如,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歷經兩年生物世界的探索,你的收獲一定很大!你是否發現,有許多生物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你運用學過的知識,請拿起你手中的筆,放飛你的思維,將你的收獲展示出來好嗎?
1.2 富有激勵作用的友情提示 例如:(選擇題)萬事在于決斷,認真斟酌,仔細挑選,相信你一定能當機立斷,選出一個最佳答案!(填空題)想一想下面這些生物小知識,請你用簡短的文字將空補充完整,填上你滿意的答案,相信自己能行!(實驗題)下面的實驗你在學校已經做過了,請仔細回憶一下,認真完成,勝利非你莫屬!
1.3標題設置意境化
一改過去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分析說明題、實驗題等刻板生硬的名稱,煥然一新的是:辨一辨、選一選,四里挑一很簡單;想一想、填一填,補充完整并不難;劃一劃、連一連,對號入座很好辦;讀一讀、看一看,輕輕松松闖過關;動一動、做一做,科學探究樂趣多等具有意境化的標題。
富有人性化的卷面設計,消除了學生緊張感和沉重感,讓學生在充滿激勵話語中完成答卷,縮短了試卷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把對知識的檢測建立在以學生發展的基礎上,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 體現試題設計的能力立意
在試卷中如何根據課程標準考查學生的能力,一直是命題者和教師關注的問題,新課程的評價觀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又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以“能力”立意的考試對教師的教學具有導向作用,促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視。對能力考查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體現。在筆試考試命題中,考查的重點應該放在具體的情境下,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辨別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教師可通過問題的設計、問題的背景、問題情境的不同視覺去考察。“能力”立意的考察必須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前提,命制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考慮:
(1)通過從資料中獲取信息,檢測學生捕捉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對資料的觀察、對資料本身的理解和對有用信息的提取等方面表現出來。資料的形式有文字資料、數字資料、圖表形式的資料、漫畫資料等。
(2)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檢驗學生判斷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對學科問題或社會現象的成因、過程結果以及相互關系等方面的理解、分辨表現出來。
(3)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了解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嘗試對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問題作決策等,來考察學生對問題解決的辦法、途徑、運用知識和對知識理解的程度。
(4)通過對問題表述,反饋學生闡明思想觀點的綜合能力。撰寫一篇短文來闡述一個問題,能把問題分析明白且透徹的表達出來。
(5)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的操作,驗證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一般能力。重視考查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技能和方法以及分析、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新的課題。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不是簡單的記憶條目的背誦,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或滲透到各主題新的問題情境中,或給出實驗過程、實驗現象、生物學事實,或在科學探究等要素上命題,要求學生對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歸納出科學論斷,并就題目所指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作答。
【例1】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夏季多雨天氣時落葉很容易腐爛,而冬季的干燥季節則不易腐爛。他們為證明細菌對植物樹葉的分解作用,分別提出三種實驗方案,其共同之處是: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分成甲乙兩份;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其他實驗條件和步驟如表1所示。

(1)甲乙兩組為什么用相同的樹葉?__________________。
(2)你認為哪個實驗方案能夠達到目的?請說明原因。____________。
(3)如果你認為以上三個方案都不能達到目的,請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
【例2】 甲、乙、丙三個裝置內的液體為等量的培養液,植株大小、形狀相同。甲、乙在光下,將甲罩在玻璃鐘罩內,丙在暗處。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一段時間后,裝置內液面下降最多的是________。
(2)甲玻璃罩內壁上的水珠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產生的。
(3)假設甲、乙兩植株在開始時合成有機物的量是相等的,一段時間后,合成有機物較少的是_______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將甲、乙兩裝置進行改造:
①除去甲裝置的玻璃罩;②把盛培養液的容器換成2個等容量的量筒。并對兩植株做適當處理,可用來探究植物的葉片上、下表皮氣孔的分布是否相同(過一段時間后,通過比較兩量筒內液面高度的差別即可得出結論)。
需要對兩植株所做的處理是:____________。
試題設定具體的情景,旨在讓學生的分析問題、合理的處理信息,找到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同時運用多種能力,這是教師所期待的。以“能力”立意的試題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在檢驗學生能力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模擬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答題即學習,答題亦發展”,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3 關注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
新課標要求生物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生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因此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應側重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試題的編制既要以生物問題為出發點,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實社會實際,加強理論與實際、生物與現實的結合,充分發揮生物教育的社會功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的發展。從試題內容上看:適當模擬現實生活情境,聯系實際創設新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靈活運用,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能力,是教師教學的最高宗旨。
【例3】趙偉同學在體育鍛煉時不慎發生股骨骨折,并出現了傷口,幾個同學對他采取了以下急救措施:①用毛巾包扎好傷口;②在傷口處墊上一些棉花后,用夾板將斷骨固定;③用繃帶緊緊地把夾板纏住。
(1)從防止傷口感染、避免股骨畸形和使斷骨盡快愈合這些方面,逐條論證幾個同學的做法是否正確和應該怎樣做?
(2)送到醫院后,醫生對趙偉同學治療的過程中特別注意保護骨膜,原因是——。
【例4】根據自己和家人的身體狀況,請你設計一個家庭小藥箱(一份午餐食譜)。
命題來源于生活,教師可把知識附著在日常生活與社會實踐活動中,設法在學生學過的知識與學生的經驗和現實世界之間建立聯系,使他們學以至用,引領學生挖掘自身的價值,不斷地提升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品質。
4 聯系新聞事件熱點問題,情境化命題
每年社會生活中都會出現一些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生物科技也會出現一些日新月異的新技術和矚目的成就,教師在考查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愛生命、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利技最新進展,使試題體現出時代特色。將現實生活中生物學問題作為考試命題的資源,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
【例5】 如果你有幸成為中國太空旅行的第一人,乘坐“神州七號”飛船去太空探險,請你自備用具、用品,那么你想帶哪些東西呢?
【例6】 中國大陸目前共有9個省區發生了21起禽流感疫情,面對當前防控禽流感的嚴峻形勢,必須依法加大防控力度,堅決果斷撲滅新的疫情,堅決防治疫情擴散和蔓延,堅決防范禽流感對人的感染。你了解禽流感傳播的主要途徑嗎?我國去年和今年春秋兩季都有禽流感疫情出現,分析為什么南方在秋季易發生疫情,而北方地區則易在春季發生疫情呢?如果本地區發生了禽流感疫情,從自身健康的角度來說,請你談談應該怎樣預防?
生活即課堂,教育無處不在,資源無處不在。教師應該重視現實生活題材,挖掘現實與教學的聯系,努力放大教育功能。
5 在開放的問題解答中培養學生個性
開放試題著眼于測評學生發展水平,促進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師應強調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的融合,強調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選擇已有知識、方法發現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包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引導學生不斷發展為目標,以人為本的命題思路應是新課程試題命制的出發點和歸宿。
【例7】可怕的“尾氣”。汽車是現代文明的產物,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一些發達國家,公路已經取代鐵路成為了最重要的交通手段。但是汽車業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比如說:一氧化碳(CO)、鉛(Pb)污染等,現在我國政府提倡私人購車,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汽車尾氣排放量,加重了污染。
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請嘗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
【例8】請你考慮,若以50~100位學生為對象,在一學期時間內,追蹤調查他們近視程度的變化與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之間的關系,你應該如何做?(注意,你要考慮: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②需要選擇怎樣狀況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③怎樣將對象進行分組;④需要查閱哪些方面的資料;⑤需要與那些同學合作;⑥調查的程序和時間安排等。)
請寫出:①需要收集的數據;②調查方法(問卷、隨訪、定期檢查等);③調查對象的分組;④如果調查能夠支持“做眼保健操對……是有效的”,則結果應該怎樣?
開放試題具有背景意義下條件不確立、答案不惟一、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特點,有利于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既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又體現個別發展的理念,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并感受到創造的快樂。
6 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初中生物課程不僅使學生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學習和探索生命科學的能力,還應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形成對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豐富情感和正確態度,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珍愛生命,關愛他人,關注社會,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品質,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例9】青蛙有“莊稼衛士”之稱。然而有的人竟把它做成一道菜“××田雞”擺上了酒桌,你對這種做法怎樣評價?應該如何去做?
【例10】 當你把小樹苗栽進土壤中;當你把果皮投進垃圾箱;當你不隨地吐痰你就為環境保護做了件好事。現在請你再舉出兩件隨手可做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環保小事。
【例11】 站在青春的舞臺上,你會感到激情澎湃。放眼望去,一群群少年正在玩耍嬉戲,也許你就是其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同學不適應青春期的生活,例如小姑娘對自己胸部發育、男孩對長胡須、臉上不斷冒出的小痘痘產生煩惱,請你提點建議給他們,好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是中學教育的重要主題,教師命題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學生對我國生物資源和科技發展了解、愛國愛家鄉情感、熱愛自然與生命情操上;關注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關注與生物有關的社會問題以及養成良好習慣這些落腳點上。評價和考試的改革是課程改革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命題的導向引領著課改行動。為了更好的發揮考試的效能,考試必須以教育測量學為基礎,走考試科學化之路,讓學生感受到考試既是檢驗過程,這不僅是豐富知識、培養能力、提升思品的過程,還是一個愉悅的展示過程,實現考試的多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