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實例
①為什么在長期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下,人會出現浮腫現象?
浮腫說明組織液增多,而組織液的來源有:血漿、細胞內液;組織液的去路有:血漿、細胞內液、淋巴;正常情況下組織液的量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發生組織水腫,要么是組織液的來源增多、要么是組織液的去路受阻。當營養不良時,血漿的滲透壓下降,血漿大量的水分通過滲透進入組織液中從而引起水腫。通過這一問題可以使學生對內環境的穩態及其與滲透壓的關系的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促使學生思考浮腫還有哪些原因,如毛細淋巴管阻塞、皮膚過敏、腎臟的‘腎小球發炎等。
②肺氣腫病人為什么渾身酸痛、無力?
肺氣腫病人的肺泡的通氣能力下降,既不能一次吸入大量的氧氣,也不能及時地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內細胞缺氧,就會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乳酸;體內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溶于水會形成碳酸。當血液中的酸性物質的量超過機體的調節能力時,血漿的pH就會低于正常值。而內環境pH值的相對穩定是體內細胞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的必要條件,當內環境的pH值較低時,酶的活性降低,細胞代謝產能少。所以,肺氣腫病人渾身酸痛、無力。
【例1】 圖1是人體局部組織的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圖中能直接相互交換物質的體液是_______(填標號)。②中水的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標號)。
(3)如果該圖為肝臟的局部結構模式圖,當處于饑餓狀態時,則B端與A端的液體相比,________這種物質的濃度明顯增加。
(4)如該圖為鼻黏膜的局部結構模式圖,當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與吸附在________(填標號)表面的
結合,最終會使________(填標號)通透性增強,引起鼻黏膜水腫。
(5)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它存在于圖中的________(填標號)。
(6)維持內環境穩態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是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②與③消化道的吸收、組織液、淋巴(2)③與④(3)血糖 (4)①抗體⑤(5)淋巴細胞②④(6)滲透壓、體溫、酸堿度相對平衡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2 關于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實例
①為什么小孩子容易出現尿床現象?
排尿中樞是處于脊髓中的低級中樞,人體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大腦皮層中的高級中樞對脊髓中的低級中樞能起調控作用。小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大腦中的高級中樞與脊髓中的低級中樞的聯系還不完善、不成熟,大腦皮層中的高級中樞對脊髓中的排尿中樞不能有意識地及時調控。所以小孩子容易出現尿床現象。
②為什么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手背受針刺后,機體作出的反應是先縮回手,然后才有痛覺?
因為縮手反射中樞在脊髓,而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當針刺手背后,機體感受刺激立即做出反應,將手縮回,參與的神經中樞在脊髓。與此同時,興奮又通過上行傳導束送達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而后才產生痛覺。
【例2】下列是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問題:
(1)當人處于寒冷環境時,甲狀腺激素分泌多,這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調節的結果。
(2)某運動員遵從教練的指導,一見燈亮就舉起啞鈴,附在手臂上的記錄儀器經a時間后,測得肌肉活動的電位變化。在一次訓練中,教練趁運動員不備,用針刺其手臂,運動員手臂收縮,經b時間后,測到肌肉活動的電位變化。請分析回答:
①在a時間內,神經沖動傳遞的途徑是( )。在b時間內,神經沖動傳遞的途徑是( )。
A.眼→傳入神經→脊髓→傳出神經→肌肉
B.眼→傳人神經→大腦→傳出神經→脊髓→傳出神經→肌肉
C.皮膚→傳入神經→大腦→傳出神經→脊髓→傳出神經→肌肉
D.皮膚→傳入神經→脊髓→傳出神經→肌肉
②a時間________b時間
A.>
B.<
C.=
D.≥
解析:采用“類比分析法”分析。首先對問題對象進行類比,本題涉及生命活動調節的兩種方式的聯系和區別,兩種類型反射的神經中樞的位置區別及反射弧等知識。
(1)甲狀腺激素是由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既受神經系統的直接控制,也受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的調節。(2)軀體運動中樞(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低級中樞在脊髓。前者是條件反射,應有大腦皮層參與,感受器是眼;后者是非條件反射,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脊髓參與即可完成,感受器在皮膚中。
參考答案:
(1)神經體液(激素) (2)①B D②A
⑧為什么發胖容易減肥難?
因為糖類可大量地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地轉化為糖類。
【例3】某人持續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圖2是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后血糖和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的測定結果。據圖分析回答: 圖2某人血糖和游離脂肪酸濃度的測定結果

(1)運動開始時,血糖下降是由于血糖大量進入細胞,經過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同時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運動過程中,6 min后血糖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主要直接依賴于_____________分解供應。
(3)運動初期,血液中脂肪酸濃度也下降,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運動6 min后,隨著運動時間的持續,脂肪酸濃度反而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呼吸作用(氧化)二氧化碳和水ATP(2)肝糖原 (3)血液中脂肪酸可以氧化供能 (4)體內儲存的脂肪分解甘油和脂肪酸,進入血液
④突然進入寒冷的環境,為什么會出現顫栗?
突然進入寒冷的環境,體溫與環境溫差大,單位時間散發的熱量多,皮膚的冷覺感受器接受刺激并產生興奮,通過興奮的傳導和傳遞,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分析與綜合,使效應器作出反應,如骨骼肌顫栗,增加產熱量;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減少散熱量等活動以維持機體產熱與散熱的相對平衡,保證體溫的相對穩定。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
人在炎熱的夏季,為什么會大汗淋漓,滿臉通紅?(因為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熱、皮膚毛細血管舒張增加散熱。)
為什么飲用同樣多的水分而夏天比冬天的排尿量少?(因為夏天通過汗液蒸發排出大量的水分。)
為什么在過度出汗的情況下,僅補充水分,會出現非常疲倦的現象?(因為人體在失水的同時也丟失了無機鹽,鈉鹽、鉀鹽在神經系統興奮的傳導中有重要的作用。丟失了鈉鹽、鉀鹽將影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的傳導,而導致人體疲倦。)
炎熱的情況下人體會出汗,為什么在過度緊張的情況下也會出汗?(人在過度緊張的情況下,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都會明顯增加,這2種激素都能通過加強物質氧化分解的速度,使體內ATP的合成量增多以提供足夠能量。而合成ATP的同時也有大量的熱量產生,要把體內短時間內產生的大量熱量及時散失,機體作出的相應反應之一就是通過出汗來增加散熱。)
【例4】試填空完成圖3所示的炎熱環境、寒冷環境引起人體體溫調節的生理機制。圖中的數字分別表示相應的生理活動。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體溫調節機制的掌握情況。炎熱和寒冷刺激通過溫覺感受器傳導到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神經控制皮膚毛細血管的活動、豎毛肌和汗腺活動調節產熱和散熱過程,同時交感神經可以控制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調節代謝產熱過程。
參考答案:
①皮膚內的溫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將興奮傳出②皮膚血管舒張③汗腺活動增強④皮膚內的溫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將興奮傳出 ⑤皮膚血管收縮⑥骨骼肌收縮⑦腎上腺素分泌增強
變式訓練 圖4表示某男性在45%的室內安靜狀態下的體內溫度、皮膚溫度和出汗速率的變化,第25 min時(圖中T)此人大量飲入冰水。
(1)解釋0~25 min的體內溫度與皮膚溫度的不同:____________。
(2)飲用大量冰水,能導致皮膚溫度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如何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據圖可以得出結論:控制出汗的溫度探測器___________位于皮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由于汗腺散熱,皮膚溫度低于體內溫度(2)冰水吸收體內熱量引起體內溫度降低,這刺激了體溫調節中樞反射性地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因此皮膚溫度上升
(3)汗液分泌速率曲線與體內溫度曲線圖形一致,而與皮膚溫度曲線圖形不一致
3 關于人體免疫的實例
①為什么肝炎病治好后,如不注意保健,再次發作時就會加大治愈的難度?
肝炎病毒入侵機體后,機體會產生相應的免疫反應,并產生抗體、淋巴因子、記憶細胞,當肝炎病毒再次入侵機體,機體作出的免疫反應更快、更強。如果在較為強大的免疫反應下仍然不能抵御病毒的入侵的話,說明進入體內的病毒數量很多。所以,肝炎病治好后,如不注意保健,再次發作時就會加大治愈的難度。在分析該問題后,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注射乙肝疫苗可預防乙肝,利用了什么原理?
【例5】 回答下列有關免疫問題。
(1)抗原的化學成分多為______________。當
細胞表面的抗原識別受體與抗原結合時,該細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細胞,制造大量的抗體分泌到血液中。
(2)將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膚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 d后因______________反應而脫落,這是_____________細胞所起的作用。
(3)圖5表示將抗原注射兔體內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當注入抗原X,抗體產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第八天,同時注射抗原Y和X,圖中表示對抗原Y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_________;表示對抗原X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_______,其特點是_________,這是因為初次免疫反應時產生的________細胞的作用。若第八天不注射抗原X,則以后對抗原X的抗體產生量變化的是曲線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特點。B淋巴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增殖分化成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能產生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當機體第二次接觸抗原時,記憶細胞迅速、大量分化出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量大于第一次,如果不接觸抗原則抗體含量很低。排異反應與細胞免疫有關,是T淋巴細胞的作用。
參考答案:
(1)蛋白質或糖蛋白 B淋巴 漿(效應B)(2)排異(排斥)T淋巴 (3)C B第二次免疫應答反應快而強(或反應快,產生的抗體多)記憶B D
②為什么有人吃了海鮮會嘔吐、腹瀉?
這是因為部分人對海鮮有過敏反應。這些人首次吃海鮮時,機體進行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分布在消化道的上皮細胞上。當再次食用海鮮時,吸附有抗體的細胞就會分泌多巴胺,引起消化道平滑肌收縮而出現嘔吐、腹瀉。但過敏反應有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所以有人吃了海鮮會嘔吐、腹瀉,而別人卻不會。教師可向學生提問: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過敏?過敏的類型有哪些?
【例6】 圖6是過敏反應簡圖,據此回答:
(1)這是過敏原__________次進入人體。
(2)若反應B是腹痛、腹瀉,則A物質引起的機體器官的功能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物質A引起紅腫,則引起的機體器官的功能變化是_______、________。
(3)物質A是________,當它作用于毛細血管時,毛細血管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引起組織液_______,出現皮膚紅腫。

4 關于遺傳與變異的實例
一男孩是紅綠色盲,爸爸也是紅綠色盲患者,而媽媽色覺正常。媽媽經常責備爸爸把色盲傳給了兒子,爸爸很內疚。請你用所學的知識使這位爸爸不再內疚,使這位母親不再埋怨。學生通過對遺傳圖解的分析,不僅鞏固了性染色體的傳遞規律,還掌握了伴性遺傳的特點。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如果這對夫妻再生個女兒也是紅綠色盲患者,又該如何解釋?從理論上推測:在人群中,男女患紅綠色盲的概率相同嗎?為什么?教師的寥寥幾問,步步為營,使學生豁然開明,不僅理解了所學的知識,還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命現象,解決家庭困惑。
【例7】 圖7為人的性染色體簡圖。x和Y染色體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圖7中I片段),該部分基因互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圖7中的Ⅱ-1、Ⅱ-2片段),該部分基因不互為等位。請回答:
(1)人類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圖7中的_____片段。
(2)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過程中,X和Y染色體能通過互換發生基因重組的是圖7中的
片段。
(3)某種病的遺傳系譜如圖8,則控制該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圖7中的_________片段。
(4)假設控制某個相對性狀的基因A(a)位于圖7所示X和Y染色體的I片段,那么這對性狀在后代男女個體中表現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嗎?試舉一例。
解析:人類的血友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所以它位于圖7中的Ⅱ-2片段。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過程中,X和Y染色體能通過互換發生基因重組的只能是圖7中的同源的非姐妹染色體部分,即圖7中I片段。某種病的遺傳系譜如乙圖,只有男患者,則控制該病的基因應位于Y染色體上,很可能位于圖7中的Ⅱ-l片段。假設控制某個相對性狀的基因A(a)位于圖7所示X和Y染色體的I片段,那么這對性狀在后代男女個體中表現型的比例不一定相同。例如母本為XaXa,父本為XaYA,則后代男性個體為XaYA,全部表現為顯性性狀;后代女性個體為XaXa,全部表現為隱性性狀。
參考答案:
(1)Ⅱ-2 (2)I (3)Ⅱ-1 (4)不一定。例如母本為XaXa,父本為XaYa,則后代男性個體為XaYa,全部表現為顯性性狀;后代女性個體為XaXa,全部表現為隱性性狀
由此,教師可以“以問引問”:為什么在人群中有的疾病的發病率是男性多于女性?為什么有的疾病的發病率是女性多于男性?為什么有的疾病的發病率是男女相當?為什么有的疾病媽媽患病,孩子無論男女都患病?
通過教師對較多實例的分析有利于讓學生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識,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生活的意識,正確認識生命科學的實際價值和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懷,從而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義,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