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河姆渡鎮是聞名中外的“河姆渡文化”發源地,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栽培水稻,創造了史上輝煌的“稻作文化”。水稻一直是該地農民種植的傳統作物,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當地農民為了農業增收增效,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引導下,開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原來的平原稻區大量種植經濟效益高的茭白等水生作物。現在,該鎮已建立萬畝茭白生產基地,此基地現已成為浙江省無公害蔬菜基地,生產的大量優質茭白遠銷江、浙、滬、渤海灣、京津唐、中西部等地區。
茭白屬于禾本科,菰屬植物,原產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尤其在江浙太湖一帶廣泛分布。茭白品質潔白柔嫩,含有大量氨基酸,味鮮美,營養豐富,同莼菜、鱸魚并稱“江南三大名菜”,明代有詩詠:“翠葉森森劍有棱,柔柔松甚比輕冰,江湖巖假秋風便,如與鱸莼伴季鷹。”茭白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本草拾遺》中載有“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和解酒毒”等功效。正因如此,茭白成為寧波、杭州、南京、上海等城鄉居民非常喜歡的一道時令蔬菜。
筆者所在的中學鄰近該鎮,所教的班級中有許多學生的家里種植茭白,是家庭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從學生中了解得知茭白的產量和品質也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病蟲害、當年降雨量、溫度等氣候條件,特別是有一種叫“福壽螺”的生物對茭白的產量和品質影響最大。福壽螺是一種什么生物?習性如何?如何進行防治?特別是如何進行生物防治?帶著這些疑問,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走訪了有關農業專家,并結合了高中生物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形成了此文。
筆者希望通過學生,把防治福壽螺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家長,用茭白種植戶的農業實踐來檢驗這些科學知識。這是理論聯系實際,是生物課堂走進綠色農田的一個良好范例。
1 福壽螺的生物學屬性
1.1福壽螺的動物分類學地位
福壽螺學名為Pomacea canalicucata Spix,英文名為Apple Snail,Colden Apole Snail,A mazonian Snail,中文異名為大瓶螺、蘋果螺、雪螺,屬中腹足目,瓶螺科,原生于南美洲亞馬遜流域,在中國廣泛分布于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尤以臺灣、福建、廣東為最。
1.2福壽螺鑒別特征
福壽螺的貝殼外觀與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狀的螺殼,顏色隨環境及螺齡不同而異,有光澤各若干條細縱紋,爬行時頭部和腹足伸出,頭部具觸角2對,前觸角短,后觸角長,后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一只眼,螺體左邊具一條粗大肺吸管,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卵圓形,直徑約2mm,初產卵為粉紅色至鮮紅色,后變為灰白色至褐色,容易辨認,產卵后廣泛分布于農田水旱各處。
1.3福壽螺的食性和天敵
福壽螺喜歡棲息于陰濕通氣的溝渠、溪河及水田等處,食性雜,除危害水稻、茭白外,還可危害菱角、荸薺、水蓮等水生蔬菜,也可危害水域附近的甘薯、白菜等旱生作物。其天敵亦很多,據日本科學家研究,有46種淡水動物均可捕食它,如鴨子、水龜、昆蟲、甲殼綱動物、蛇和水蛭。
1.4福壽螺的擴散原因和危害
福壽螺作為高蛋白食物首先被引入臺灣。1981年引入廣東,1984年前,它在該省作為特種經濟動物廣為養殖。約1985年,在浙江溫州的平陽、瑞安等水網地區,當地農民將其作為一種致富養殖項目,從廣東省引進了它。但由于福壽螺煮(炒)熟,乃至加工成罐頭后,有一種異味,不適合國人的口味,市場價值不高,被各地農民大量扔棄。從此福壽螺這個“洋插隊”開始在我國興風作浪。我國的東南、華南地區,從農田到天然濕地均可覓其蹤影。由于其極大的生態危害性,國家環保局把它歸為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
1.5福壽螺對茭白的危害
浙江省的溫州、麗水、寧波地區均有福壽螺危害農田的報道。寧波地區的萬畝茭白基地于1997年首次發現福壽螺,現已在3000多hm2茭白田種泛濫成災。福壽螺傳統的食物是水稻,但由于茭白和水稻同屬禾本科,生態環境也十分接近,在生物學和形態學上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因此近年來茭白田的福壽螺發生也逐漸嚴重。在茭白田,每年4月份福壽螺孵化后開始嚙食茭白植株,尤其喜歡取食幼嫩部分包括茭白的小分蘗。茭白孕茭后福壽螺開始轉向危害茭白肉,用粗糙的舌頭刮取茭白的肉質,影響茭白的品質。11月份后隨氣溫下降福壽螺進入茭白叢基部或其他地方越冬,次年又可卷土重來。據有關部門統計,福壽螺可使茭白減產10%以上。
2 福壽螺的綜合防治策略
在當前無公害或特色茭白生產過程中,茭白田福壽螺的治理技術應以生物防治為主,必要時輔之于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2.1加強檢疫,嚴格控制擴散蔓延
福壽螺是外來物種,由于其適應能力強,擴散性強,危險性大,可通過交通工具傳播,故應加強植物檢疫,禁止發生區茭白植株泥土及雜草帶入無螺區。同時可結合農村科普教育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福壽螺的潛在危險性,盡量做到家喻戶曉,使每一個農民能參與到滅螺行動中來。
2.2茭白田養雞、養魚、養鱉滅螺
在茭白田中放養鴨群來降低田間福壽螺的密度,這是減少福壽螺危害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鴨子有在淺水域覓食小動物、谷子等習性。筆者建議,在茭白采收后,對福壽螺發生區田塊、溝渠,反復輪回放養鴨子,充分發揮鴨子食螺的習性,減少幼螺數量,但在茭白開始發生嫩芽時,鴨子要取食茭白嫩芽,故在這期間不宜放鴨。
據互聯網報道,我國臺灣地區的農民在水稻田中套養青魚,有效地遏制了螺害的發生。此方法也可應用到茭白田中。由于青魚體型比較大,吃螺的效果較好。但此方法對茭白田的水層有兩個要求,一是水層要有一定的深度,便于青魚活動;二是水質應較好,利于青魚生活。
另外,據《寧波日報》報道,寧波一茭白種植戶在其茭白田中套養了300多只中華鱉,這些鱉不但把田里的福壽螺消滅得干干凈凈,而且在市場上,由于這些鱉生長在野生環境,品質優良,售價高達每千克240元,使該農戶取得了茭白、甲魚雙豐收。此方法可大力推廣。
2.3人工捕螺、摘卵
由上文所述,福壽螺螺體和卵塊特征明顯,并且成、幼螺一般在早晨和下午最活躍和最容易發現,因此,人工捕螺、摘卵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茭白種植戶平時可結合農事操作,見到福壽螺的螺體及卵塊隨即消滅,拾取的成、幼螺可喂雞鴨,也可作漚肥處理。
2.4利用有毒植物誘殺成螺
茭白種植戶可以利用有毒植物誘殺福壽螺或者利用一些引誘物來誘集福壽螺或成螺產卵,然后集中消滅福壽螺的成螺、幼螺或卵塊。如在茭白田中放一些對福壽螺有毒的植物,如煙葉、辣椒、星狀花的葉片、楝樹等植物的葉片。也可以在茭白田中放一些如芋頭、香蕉、木瓜、舊報紙等引誘物來收集福壽螺,然后集中處理。
另外,利用福壽螺的產卵場所分布在茭白田中的任何植被、田埂和物體上的特點,茭白種植戶還可以在茭白田中插一些毛竹樁誘集福壽螺成螺產卵,這種方法很容易大量收集到卵塊,并集中毀滅卵塊,以減少福壽螺的種群基數,這是減少福壽螺危害的又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2.5灌溉水口設置欄集網
在茭白田重要灌溉水出口放一張金屬絲或毛竹編織的網,避免不同茭白田塊之間的水因串灌而將福壽螺幼螺和成螺帶進新茭白田,該方法既可阻止福壽螺在茭白田間的相互傳播,也可收集到大量福壽螺,這些福壽螺人們可以壓碎后喂鴨、豬吃。
2.6農藥防治(略)
3 結束語
水葫蘆、加拿大一枝黃花、松材線蟲、福壽螺等這些外來物種對寧波地區的農民來講并不新鮮,但“生物入侵”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可就是這些“洋插隊”讓綠色的田野和森林有了不和諧的音符。農村生物教師可借助于學生把“生物入侵”的種種知識傳遞給廣大農民,讓廣大的農民也加入到抵御外來生物“恐怖分子”的保衛戰中來,還一個和諧、明朗的生態家園,讓家鄉的水更綠,天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