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經驗、科學判斷形勢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對反腐倡廉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防治腐敗的必由之路。反腐倡廉是一項系統工程,教育、制度、監督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制度在其中起著保證作用。深刻認識制度建設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切實抓好制度的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其在防治腐敗中的保證作用,對于提高黨風廉政建設的總體成效,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著重大意義。本文針對省直一些部門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著重談談加強制度建設方面的思考。
一、深刻認識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
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加強制度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是構建懲防體系、扼制腐敗的根本途徑。推進懲防體系建設必須建立健全起一套有效防治腐敗的體制機制和制度。當前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結構調整和社會變革的新階段,客觀上存在誘發腐敗的諸多因素。從我們黨內發生的腐敗現象來分析,權力是產生腐敗的軸心,體制機制的缺陷、制度管理的漏洞是產生腐敗的主要根源,因此,依靠制度懲治和預防腐敗,充分發揮制度在防治中的根本性、基礎性作用,對于防范和治理腐敗,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腐敗發生率,下大力推動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方向發展。我省近幾年也不斷加大制度反腐工作力度,嚴懲了一批腐敗分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制度層面來分析,在省直部門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適應新形勢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規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還不健全,制度反腐特別是監督手段還缺少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等,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制約著制度反腐工作的開展,如果不及時加強研究和探索,勢必影響整個反腐倡廉的大局。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制度建設對新形勢下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下大力氣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和完善體制機制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腐敗現象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充分發揮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在防治腐敗、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中的保證作用。
二、深刻把握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
加強和改進制度建設,應緊緊結合實際需要,全面規劃、精心設計,不斷健全和完善制度法規體系,形成與新情況新要求相適應的新制度新規范。第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設要注重科學性。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分析防治腐敗中存在的不足,總結、提煉和升華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符合反腐倡廉客觀規律的要求,具有較強的前瞻性、預見性和相對穩定性的規范制度。第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設要把握針對性。制度建設要從反腐倡廉的實際出發,緊密聯系腐敗案件的特點,針對薄弱環節,從解決實際問題人手,在穩定中調整,在調整中穩定,對現有的制度法規進行梳理。對行之有效的制度,針對新的變化進行補充和完善;對需要細化的制度,針對地區和單位的具體實際要盡快制定實施細則;對已經過時的制度,要及時廢止。第三,反腐倡廉制度建設要講求適應性。發展是執政為民、富民興黔的第一要務,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必須體現服務于第一要務,與促進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協調,始終把制度反腐放在構建反腐敗懲防體系的大格局中來把握,與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其它改革相配套。第四,反腐倡廉制度建設要突出創新性。制度建設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是逐步完善和疊加發展的。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制度反腐工作也不斷面臨新挑戰。因此,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正確把握反腐倡廉的工作規律,自覺適應實踐的需要,更新工作觀念,及時依據變化了的客觀情況,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發揮制度建設在反腐倡廉工作中重要作用的新途徑新方法。
三、大力堅持、完善和改革反腐倡廉各項制度
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要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要求,結合新情況新實際堅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各項制度,發揮制度在懲治和預防腐敗中的保證作用。一是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黨的制度體系的核心,也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保證。要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和工作制度;按照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按照發揚黨內民主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各級黨組織的內部運行機制,用民主規范和監督權力的運行。二是狠抓制度的貫徹。一如既往地抓好中央頒發的《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紀律處分條例》、《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及中央關于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有關規定等的貫徹落實。同時,認真執行省委省政府頒發的《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黨委(黨組)重大事項決策的規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貴州省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貴州省行政執法監督規定》、《省級基本建設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規范保障作用,形成有效的內控機制。三是積極推進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各項制度的改革:深化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評價的制度和辦法,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監督,嚴肅查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案件;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突出問題,預防和治理司法領域的腐敗現象;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為重點,創新審批方式,規范行政行為;深化金融投資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機制,防止和化解金融風險;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車改、接待等公務消費制度改革,遏制相關領域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深化經濟監管方面的改革,減少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中的腐敗,從源頭上推進治本工作。四是重拳治理商業賄賂。針對一些有準人權、批準權、審批權的部門商業賄賂比較嚴重的情況,完善和嚴格執行相關制度,重拳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嚴肅查處涉及探礦權采礦權審批、建設工程、金融、物資采購等領域的貪污、挪用、受賄案件,侵吞國債、扶貧開發、退耕還林等專項資金的案件。五是探索領導工作新機制。按照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統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實體性制度與程序性制度相統一的要求,積極開展黨代會常任制和全委會制等機制的探索,努力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確保各項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用得好,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依制度管錢的有效機制。
四、采取措施下大力抓好制度落實
制度建設不僅包括制度的制定,而且包括制度的執行和對執行情況的監督,主要看落實效果。省直一個部門有200多項制度,近兩年有多名廳處級干部因受賄而落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落實。因此,要發揮制度在懲治和預防腐敗中的保證作用,關鍵是下大力把制度落到實處,真正體現出制度的效力。
1、加強執行制度的教育。抓好對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遵守和執行制度的經常性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按制度辦事的觀念,養成按制度辦事的習慣,不斷提高遵守和執行制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堅決杜絕因人廢制、因事廢制現象的發生。堅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堅決破除權高于法、情大于法等特權思想,依據制度法規規范領導干部的施政行為,監督權力的運用,做到不以資歷深而姑息,不以職位高而免責,不以違者眾而放任。凡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事,領導干部應首先做到;凡要求黨員不做的事,黨員領導干部應堅決不做。由此為廣大黨員運用制度法規調整黨內關系、規范權力行為、維護黨紀條規做出表率。
2、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責任制落實不好的,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準確、嚴厲地實施責任追究。在追究對象上,下級違紀的,追究上級責任;集體違紀的,追究主要領導責任;管理下屬和配偶子女不力的,追究領導干部的責任;工作失職的,追究分管領導責任;抓責任制不力的,追究主要領導責任;對重大、典型案件,實行追究“一把手”責任和“上追一級”制度。在追究內容上,突出中央和省委提出的責任追究六個重點方面。在查辦案件涉及到追究有關領導干部責任問題時,堅持“四個同步”:即同步研究立案、同步開展調查、同步提交審理、同步作出處理,使責任追究客觀、公正、準確,真正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在追究處理上,要充分運用組織處理手段,追究領導干部的領導責任,對被追究者進行責令辭職、免職、調離工作崗位等形式的組織處理,在程序上比給予紀律處分更為簡便,更有利于責任制工作的落實。在追究方式上,要實行終生責任追究,特別是一些重大決策、重大建設工程項目更應實行終生追究,避免領導干部的短期責任行為和僥幸心理。對于領導干部在其任期內發生的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問題,不論在什么時候暴露出來,也不論其職務和崗位發生了什么變化,都應該跟蹤追究其責任。
3、加強對反腐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明確監督職責,突出黨內監督、黨外監督相結合,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環節和重要領導干部的審計監督,加強對反腐倡廉各項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巡視制度,解決好“同體監督”軟弱無力,“一把手”腐敗“事前基本沒有監督,事中基本難于監督,事后基本不是監督”的問題。重視解決監督主體與監督客體權力配置不平衡和干部管理權限與監督權限之間脫節等難題,加強不同監督主體之間的協調,形成監督合力。加大群眾參與監督的力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下評上”活動,進一步落實新聞媒體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批評權、建議權,對某些消極腐敗現象的調查權、揭露權,使群眾有更廣泛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紀檢監察等部門要采取明查暗訪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全面檢查和重點抽查,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制度落實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4、嚴格執行考評獎懲制度??荚u獎懲制度是抓落實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要定期對落實反腐倡廉制度的情況進行考評,考評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或向社會公布,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評先評優、年度目標考核的依據。對抓制度落實成績突出的,要給予精神上物質上的表彰獎勵;對抓制度落實消極被動、達不到要求、造成工作失誤的,要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直至對責任人采取組織措施;造成嚴重后果或重大損失的,要依法追究領導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作者單位:中共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