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縣以提高貧困農民素質和增加收入為目標,把產業扶貧作為幫助貧困農民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一項重要手段。
因地制宜,選擇產業促發展。萬載縣農產業扶貧工作中,一是實施“一村一品”,要求重點村根據當地產業特色,因地制宜地選擇一個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并努力使其形成規模,成為貧困農民增收的主渠道。經過幾年的扶持,全縣10個重點村有8個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對穩定貧困農民的增收渠道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白水鄉的“十五”期間省定重點村白水村和文義村每年種植百合2000畝,產品由萬載百合公司直接收購,貧困農民每年此項人均純收入不下500元;仙源鄉的“十一五”期間省定重點村雙溪村和市定重點村新市村發展有機農產品基地1000畝,主要種植德國小蔥,江西金源農業開發公司包銷他們的農產品。二是創建基地,促進產業發展。2002年,萬載縣就確定“生態立縣#65380;有機富民”的發展戰略,近幾年累計投資近千萬元在全縣建立了有機農業基地15萬畝,涉及茭湖#65380;白水#65380;仙源#65380;嶺東#65380;赤興等6個鄉鎮,水稻#65380;木姜#65380;小蔥等23個品種取得了美國OCIA#65380;歐盟的ECO-CERT#65380;德國的BCS#65380;日本的JAS等國外權威機構的有機認證,產品出口到歐盟#65380;美國#65380;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是保障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萬載縣在產業扶貧開發工作中,進一步拓寬對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體系。一是加大扶貧支柱(主導)產業的扶持力度。2002年以來,共安排扶貧貼息貸款1300萬元,重點扶持了金源公司#65380;青葉公司#65380;萬華科技公司等7家龍頭企業,為農業產業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二是把招商引資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加大產業發展投入力度。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客商到該縣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參與產業發展。三是利用好上級定點扶貧政策,全力培植扶貧主導產業。“十五”期間,萬載縣充分利用省高院#65380;省銀監局#65380;省教委等省直單位在我縣扶貧掛點的機會,加強與這些單位的聯系,5年來,共爭得他們支持萬載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200多萬元。
培育龍頭,牽引拉動建平臺。萬載縣把培育龍頭企業擺在突出位置,作為產業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一是培植龍頭企業,在政策#65380;資金#65380;服務#65380;人才#65380;勞務等方面為龍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務。2002年以來,共發展了國家級#65380;省級#65380;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8家,其他農產品加工企業86家,對貧困農民增收起到了強勁的拉動作用。二是引進龍頭企業參與扶貧產業的培育發展。通過招商引資,2005年5月,江西金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萬載。該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外接國際市場,內聯基地農戶,使萬載縣的有機農業生產迅速走上規模化生產的軌道,大大加快了萬載縣的主導產業培植和壯大的步伐。三是引導和幫助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65380;完善“風險共擔#65380;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民辦#65380;民富#65380;民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逐步提高農民的生產組織化程度,使之在產業發展中發揮有力的推動作用。
加強培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發展壯大扶貧主導產業,關鍵在于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尤其要提高貧困農民的素質,提高他們的致富本領,使他們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的生活。一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聯合農業院校#65380;農函大等機關單位對貧困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1-2門實用技術。5年來,萬載縣共舉辦該類培訓班57期,1200多人參加培訓,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二是實施農村鄉土能人與貧困戶結對創業,帶動貧困農民興辦種養基地,發家致富。全縣有136個農村能人與172戶貧困農戶結成了對于,幫助他們發展種養基地205個,貧困農戶實現人均增收600元。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