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萬載縣茭湖鄉是江南典型的山區鄉,也是兩晉時期我國著名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故里#65377;這里四面青山環繞,常年碧水長流,遠離大氣污染,不受濁水侵蝕,被人們稱之為發展有機農業的“世外桃源”#65377;在這個美麗的山鄉,有一位軍人出身的共產黨員,21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了這片他摯愛的土地上#65377;尤其是近年,他看準這里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將目光瞄準有機農業,組織帶領群眾走“有機富民”新路,使鄉里的有機農產品走出了山外,走進了歐#65380;美#65380;日等國際市場#65377;他,就是茭湖鄉現任黨委書記易新球#65377;
1985年10月,22歲的易新球告別軍營,從部隊回到家鄉分配在縣農業局工作,誰知這邊才剛報到,那邊上級一紙調令又要他到遠離縣城的茭湖鄉工作,而且一去就是21年#65377;在這個偏遠的山區小鄉,易新球從兵頭官尾做起,先后擔任過鄉經管員#65380;工辦主任#65380;農辦主任#65380;林辦主任#65380;黨政辦主任#65380;紀委副書記#65380;繁榮村黨支部書記#65380;武裝部長#65380;紀委書記#65380;黨委副書記#65380;鄉長等職#65377;今年2月,易新球又接過了鄉黨委書記這副重擔#65377;在山區工作幾十年,易新球不是沒有調動的機會,甚至有幾次機會對他來說十分難得#65377;但是一次又一次,易星球最終選擇了放棄#65377;他說:“我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我舍不得離開這里的父老鄉親,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心里不是滋味#65377;我真希望自己能在這里再干它20年,等山里的鄉親們都富裕起來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65377;
易新球是個重實際,干實事的人,從來不喜歡夸夸其談#65377;1994年他擔任繁榮村黨支部書記的時候有一次到外地出差,看到馬路上一輛輛的大卡車滿載著白黃色泥土往工廠跑#65377;他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泥土也能換錢?于是他撿起一把從車上掉下的土拿回來化驗#65377;這一驗還真的讓他大吃一驚,這不就是藏在我們深山里的瓷土礦嗎?如果我們也把它挖出來運到山外去,說不定鄉親們就多了一條致富門路#65377;想到這,易新球一連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65377;他找來村里的鄉親們一起拿主意#65380;想辦法,并當場掏出3000元作為啟動資金,用于修公路#65380;搞勘探#65380;跑市場#65380;拿訂單#65377;就在這一年,繁榮村找到了一個儲藏量高達千萬噸的大型瓷土礦,也就從這年開始,該村搞瓷土開發每年銷售量近3萬噸,年創收200多萬元,不僅帶動了當地運輸業的發展,安排了大量富余勞力,還使這里變成了退伍軍人#65380;青年民兵以勞養武基地,受到南京軍區政治部的通報表揚#65377;易新球本人被評為宜春市(原宜春地區)以勞養武先進個人#65377;
1998年的初春,他陪同鄉里的一把手到福建#65380;江蘇一帶出差,有位客商向他們提供了一條信息,說是國外“有機農業”很有“錢”途,有機食品非常走俏,一家香港企業正在內地尋求建立有機木姜生產基地#65377;易新球立即意識到,這條信息比他在馬路上發現運瓷土的卡車還要重要,也使他顯得更加興奮#65377;易新球協助領導向專家咨詢有關資料,到農經網查詢#65377;經過充分論證,茭湖山青水秀,工業污染少,生態環境好,具有發展有機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65377;鄉黨委#65380;政府很快作出決定,抓住機會,全力以赴搞有機農業開發!
然而,開發有機農業,就意味著要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土地必須進行有機轉換,轉換期不能少于5年,這是一個多么漫長的過程!據專家估算,土地轉換期間,耕地將年減產2至3成,而且前幾年都是投入大#65380;回報少,操作規范嚴格,對田塊得編序號,還要進行農事登記,接受這個檢查那個培訓,事情十分繁雜#65377;面對這個嚴酷的事實,本來就很貧窮的山區農民能接受得了嗎?如果一旦涉及到要對農民進行各項補貼,鄉政府又能承受得起嗎?看來發展有機農業并不是開始想象的那么簡單啊!在鄉黨政聯席會議上,已經是黨委副書記的易新球勇敢地與書記#65380;鄉長站在一起,力排眾議,作出一個重大決策:賣掉鄉里的兩座小水電站和一個鄉林場的經營權,將賣得的250萬元錢分年度全部補貼給農民用于購買有機肥料和有機農藥#65377;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也不管社會上如何閑言碎語,發展有機農業這條路一定要走到底!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65377;有機農業能不能搞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干部的示范作用#65377;為此,易新球和其他班子成員一道,自己選基地,自己擔風險#65377;2000年,他在謝溪村租種了2畝百合,栽了800斤種子,當年收獲了2600斤,贏利2000多元#65377;而有的干部由于技術要領沒有掌握好,栽種的百合或木姜造成大面積減產,不僅經濟上吃了虧,還引來群眾的種種非議,導致信心不足#65377;這個時候,易新球總是站出來對他們進行鼓勵,耐心向群眾宣傳解釋,并在技術上進行指導#65377;通過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最后都獲得了成功#65377;2004年初春,一位外商親自到茭湖考察,提出在這里首期建立600畝有機草莓基地,以后再逐步增加,并預付了定金#65377;已經是鄉長的易新球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65377;為了不讓這位外商失望,他主動請戰擔任總指揮,夜里開會做群眾思想工作,白天到田里參加整地勞動,連清明回老家掃墓都沒有騰出時間#65377;在他的精心組織下,600畝有機草莓基地全部落實到戶,當年喜獲豐收,畝收入達4000元#65377;農民們嘗到了栽種有機草莓的甜頭,積極性空前高漲#65377;目前,該鄉的有機草莓種植已由單季發展到雙季,并輻射到了周邊的鄉鎮#65377;僅此一項,農民戶均可增收1200多元#65377;
功夫不負有心人#65377;幾年來,在易星球等黨政班子成員的帶動下,茭湖鄉有機農業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65377;如今,這個鄉12萬畝土地已全部完成有機轉換,生產的歐洲小蔥#65380;歐芹#65380;有機優質稻#65380;臺灣毛豆#65380;木姜#65380;腳板薯#65380;花生#65380;百合等14個產品獲得國際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有機認證,產品可以直接進入國際市場#65377;面積由開始時的50畝發展到現在12000多畝,客戶由一兩個增加到30多個,年產有機食品2500噸,收入達1000多萬元,產品遠銷日本#65380;韓國#65380;美國和歐盟市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有機姜加工基地,有機姜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達50%#65377;有機小蔥空運到歐洲市場,“身價”達到每公斤80元人民幣#65377;茭湖由一個貧困山區鄉變成了全國鄉域范圍整體推進有機農業第一鄉,2005年11月,被國家環保局正式確定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65377;茭湖有機農業的開發還在整個萬載引發了一場新形勢下的“農業革命”#65377;現在,該縣把有機農業擴大到了高村#65380;仙源#65380;赤興等5個鄉鎮,規劃面積達10萬畝;有機農產品龍頭企業增加到10多個#65377;由北京和臺灣兩地客商聯合投資1.6億元,落戶于萬載工業園的金源公司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有機蔬菜加工企業#65377;有機農業已成為萬載興縣富民的朝陽產業,“有機富民”正在逐步變為現實#65377;
日前,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節目組專程到茭湖采訪#65377;面對記者的攝像鏡頭,那些純樸的山里亻表道出了他們心中最真誠的話語:“你們還是多宣傳一下我們的易書記吧!沒有他,沒有鄉里幾任書記抓有機農業,我們還不知要窮到什么時候呢”#65377;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