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姜堰市根據泰州市委#65380;市政府關于加快黃橋老區和里下河經濟薄弱鄉鎮發展的總體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以“221”#65380;“雙增雙改”以及“511”為目標的掛鉤幫扶黃橋老區經濟薄弱鎮#65380;村及全市低收入農戶活動,取得了領導滿意#65380;基層滿意#65380;群眾滿意#65380;社會滿意的突出成績#65377;
一是經濟取得了發展#65377;據統計,兩年來,78個市級機關部門資助黃橋老區5個經濟薄弱鎮及其64個經濟薄弱村1469萬元,幫助掛鉤鎮村引進項目136個,上爭項目19個,上爭項目資金632萬元,17個部門采取單獨出資#65380;共同出資或貸款貼息的方式幫助鎮村新建標準廠房1.7萬平方米#65377;信用聯社等7個部門籌資近100萬元幫助蔣垛鎮所屬17個村分別購置一臺高性能聯合收割機和一臺插秧機,為村級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65377;
二是群眾得到了實惠#65377;兩年來,市級機關部門幫助掛鉤鎮村修建橋梁33座,修建公路54條總長99.2公里;2985名市級機關黨員干部向幫扶戶捐資捐物折幣477.9萬元,幫助落實小額扶貧貸款近1000萬元,幫助興辦致富增收項目3636個,轉移輸出勞動力3697人,在大病合作#65380;子女就學#65380;技能培訓#65380;自來水和有線電視安裝#65380;草危房改造#65380;畜禽種苗提供以及農藥化肥供應等方面為幫扶戶做了大量的好事#65380;實事#65377;
三是社會增添了和諧#65377;幫扶讓群眾得到了實惠#65380;嘗到了甜頭#65380;看到了盼頭,既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又減少了社會矛盾和穩定風險#65377;現在,全市因生產生活問題引發的群眾上訪明顯減少,社會穩定度#65380;和諧度明顯提高#65377;去年年底,市委#65380;市政府首次向困難群眾印發了慰問信,并動員組織機關干部#65380;社會各界伸出溫暖的手,捧出火熱的心,慷慨解囊,關心救助貧困群眾,短短的10多天時間里,先后接到捐款410萬元,并于春節前采取集中發放和上門慰問的方法,對全為使掛鉤幫扶工作向廣度拓展#65380;向深度推進,充分發揮其在我市“全面達小康#65380;建設新農村”進程中的助推作用,提出了新一輪掛鉤幫扶的新目標#65380;新要求#65377;
1.突出觀念更新,強化思想幫扶#65377;實踐證明,落后的經濟總是同落后的思想#65380;落后的觀念和習慣相伴相生,在幫扶經濟薄弱鎮#65380;村和低收入農戶發展的同時,必須時刻不忘幫助他們解放思想#65380;更新觀念#65380;自強自立,把“扶志”貫穿在整個幫扶過程始終#65380;落實在幫扶工作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與時俱進#65377;
2.突出技能培訓,強化素質幫扶#65377;著眼于造就一批有文化#65380;懂技術#65380;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結合全市農村勞動力“普訓”工程,協調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讓大多數有生產能力的人都能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能,使他們由以前的靠簡單勞動吃飯轉變為靠技術吃飯,實現自己救自己#65380;自己解放自己#65377;
3.突出生活改善,強化資金幫扶#65377;在對低收入農戶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新一輪掛鉤幫扶低收入農戶的一條原則是能扶生產扶生產,不能扶生產給救濟#65377;本著這樣的原則,我們組織更多的力量參與到掛鉤幫扶的行列,對目前暫無勞動致富能力的低收入農戶重點實行捐資幫扶,幫扶期限到2010年#65377;這次排出的低收入農戶中,有近76%的農戶目前暫時沒有勞動致富能力,對他們幫扶,一方面是對照政策規定落實保障待遇,另一方面是籌集大量的社會資金給予生活救濟#65377;
4.突出財源建設,強化項目幫扶#65377;對經濟薄弱鎮村,重在幫助做大做強現有企業,幫助招引產業項目,形成集體經濟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65377;對貧困農戶,本著宜工則工#65380;宜農則農#65380;宜商則商的原則,幫助他們揚長避短發展增收項目#65377;在貧困戶創業過程中,不僅為他們打氣#65380;指路#65380;提供信息,而且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啟動初期的辦證以及資金#65380;技術#65380;市場等難題,把他們扶上馬#65380;送一程#65377;
5.突出環境改善,強化硬件幫扶#65377;我市把加強和改善經濟薄弱地區的生產條件#65380;生活環境作為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切入點,加大投入力度,被幫扶鎮村的基礎設施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65377;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