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65380;國務院關于扶貧開發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出臺優惠政策,創新工作機制,提高扶持效益,取得了顯著成效#65377;到2005年底,全省極端貧困人口由2002年底的220萬人下降到90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由480萬人下降到340萬人,解決了1000多個村通路#65380;700多個村通電問題和125萬人的飲水困難,實現了95%以上的行政村通路#65380;98%以上的行政村通電,上學#65380;就醫#65380;通信等困難得到緩解,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65377;
“十五”扶貧消除了270萬貧困人口
湖北“十五”扶貧工作成效顯著,值得推廣和借鑒的成功經驗:
一是堅持瞄準貧困群體#65377;“八七”扶貧攻堅之后,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現在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寒邊遠山區#65380;庫區#65380;低洼湖區#65380;災害多發區#65380;移民集中區#65380;地方病重疫區,扶貧開發的主攻范圍也由過去的縣一級轉移到村一級#65377;針對新情況和新特點,全省對29個重點貧困縣市的4210個重點貧困村,全力實施整村推進,覆蓋了全省80%以上的貧困人口;對303個重點老區鄉鎮的1515個重點老區貧困村,參照整村推進的辦法#65380;突出解決“幾難”問題;對插花貧困地區100個重點鄉#65380;1000個重點貧困村,按照分級負責的要求,實行有針對性的扶持#65377;可以說,“十五”扶貧是我省繼“八七”扶貧攻堅之后,打的一場難度更大#65380;任務更艱巨的進村入戶攻堅戰#65377;通過有針對性的扶持,重點貧困村的面貌有較大改觀#65377;
二是堅持參與式扶貧方針#65377;“十五”期間,各地堅持參與式扶貧的方針,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65377;比如,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實行公告#65380;公示,公開透明,群眾公開推選貧困戶,受扶對象張榜公布,扶持項目交群眾討論,項目實施由群眾全程參與等等,充分調動了貧困地區群眾的積極性,增強了扶貧效果#65377;
三是堅持突出工作重點#65377;為了解決好扶貧全局的突出問題,各地堅持進村入戶的原則,狠抓整村推進#65380;勞動力轉移培訓#65380;產業化扶貧#65380;搬遷扶貧#65380;老區建設五項重點工作不放松,有效提高了老區貧困地區鄉村飲水#65380;用電#65380;行路#65380;上學#65380;就醫#65380;通訊#65380;廣播#65380;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65377;
四是堅持創新扶貧機制#65377;先后制訂了貧困地區市(州)#65380;縣(市)領導干部扶貧工作責任制及百分制考核辦法,扶貧系統目標考評責任制及考評標準#65377;改革了扶貧資金分配下達#65380;扶貧項目審批監管#65380;信貸扶貧資金到戶貼息#65380;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65380;貧困人口統計監測等方式#65377;創新了黨員干部包戶#65380;領導干部帶領機關部門包村#65380;能人大戶幫帶等扶貧模式,這些新機制為全省扶貧開發和老區建設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65377;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在貧困地區
“十五”扶貧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對繼續做好“十一五”期間的扶貧工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如何充分認識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地位和作用,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和諧湖北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65377;湖北是個農業大省,目前全省29個重點貧困縣市中有貧困人口430萬人#65377;其中90萬人為赤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在683元以下;其余340萬人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在944元以下,自我發展能力很弱#65377;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65377;如果貧困地區發展長期滯后,貧困農民不能解決溫飽問題,就會直接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如果貧困地區不通電#65380;不通路,如果農村的孩子上不起學,農民看不起病#65380;養不起老,那就談不上社會主義新農村#65377;所以,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當前最緊迫#65380;最核心的任務是加快脫貧進程,努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加貧困戶收入,提高貧困人口素質,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65377;
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永遠是扶貧的主體
新一輪的扶貧開發是一項標準更高#65380;難度更大的德政工程,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做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扣一個主題,加快貧困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65377;瞄準貧困對象,即瞄準貧困區域#65380;重點貧困村和貧困戶,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65377;這些地方多數屬于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區域,目前我省絕大多數最窮的鄉村和最貧困的人口集中在這“一高一低”地區#65377;比如,地處重點老區的水庫淹沒區,戰爭年代為革命流血犧牲,建設時期為支援國家重點工程作了貢獻,當時庫區移民人平只補助了一兩百元,他們貧困是奉獻后的貧困,于情于理都應該首先列入重點扶持對象#65377;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全省要完成6425個重點貧困村的整村推進,任務十分繁重#65377;因此,整村推進一定要瞄準最貧困的村,不能搞“路邊村”#65380;“關系村”#65380;“領導政績村”#65380;“形象工程村”,確保最窮的村首先得到推進,進村入戶,關鍵在到戶#65377;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永遠是扶貧的主體,整村推進一定要讓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直接受益,把中央的扶貧政策真正落實到貧困村#65380;貧困戶#65377;
要深懷感情落實扶貧責任
新一輪扶貧開發涉及面廣,任務繁重,如何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找準著力點,突出抓好整村推進#65380;產業化扶貧#65380;貧困勞動力轉移#65380;搬遷扶貧和老區建設五項重點工作,認真落實扶貧工作責任制,首先是強化省級責任,扶貧工作要做到資金#65380;權利#65380;任務#65380;責任“四個到省”,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65377;省直有關部門要從扶貧工作的大局出發,各負其責,協調一致,緊密配合,切實做好本部門應該做的各項扶貧工作#65377;其次是市州縣要狠抓落實,扶貧開發關鍵在縣(市),貧困地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縣抓落實#65380;工作到村#65380;扶貧到戶”分級負責制的要求,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把各項扶貧政策措施真正落實到貧困村#65380;貧困戶#65377;縣(市)黨政“一把手”要對本級#65380;本地區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實行主要領導目標責任制#65380;分管領導崗位責任制#65377;市州黨委#65380;政府也要明確責任,主要領導要切實抓好所轄區域的扶貧開發工作,作好規劃,精心部署,狠抓落實#65377;
中央國家機關15個部門情系湖北,對口幫扶湖北省24個重點貧困縣市,每年無償投資都在6000萬元以上,同時引進了大量的資金和項目#65377;農業部在恩施州駐點扶貧,機關干部一年一輪換,扶貧接力已傳承了20年;科技部在黃岡市駐點扶貧,已連續19屆;國家電網公司在鄂駐點扶貧4縣區,已連續扶了11年;中國鋁業公司2003年派人駐點陽新縣,一定10年不變,投入大量扶貧資金,推進四大扶貧工程#65377;中直機關的扎實作風和感人事跡,為我省各級機關樹立了榜樣#65377;因此,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帶著感情落實責任#65377;各級機關#65380;群眾團體和有幫扶任務的企事業單位,要形成扶貧合力,明確目標任務,統一協調整合,堅持從最難處開始,把幫扶資源盡可能整合到最需要幫扶的重點貧困村,把各級黨政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的幫扶點都安排到最窮的貧困村#65377;這樣,整村推進就能從最難處突破,就會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65377;
扶貧開發要講究效益
扶貧工作要注重改革創新,努力增強扶貧開發的活力,提高扶貧效益#65377;首先要創新投入機制#65377;省和各級地方財政要逐年增加扶貧投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65377;要捆綁好部門資金,包括財政扶貧#65380;以工代賑#65380;民族發展#65380;老區建設等大宗扶貧資金和各項涉農資金,按照“統一規劃#65380;集中使用#65380;渠道不變#65380;各記其功”的原則,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聚合效應#65377;扶貧開發要講究效益,研究建立扶貧績效考評體系,努力克服只求投入不問回報的弊端#65377;對扶貧工作成效顯著的縣市,要給予獎勵#65377;其次要創新法律保障機制#65377;湖北省先后出臺了《扶貧條例》和《老區建設條例》,將扶貧和老區建設納入了法治的軌道,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這一法律保障機制,加大扶貧和老區建設的執法力度,確保扶貧政策兌現到位,扶貧資金落實到位,扶貧項目實施到位,審計部門要對扶貧資金和項目進行一年一審計#65377;其三要創新社會扶貧機制#65377;繼續發揮省老促會#65380;省扶貧基金會等社會團體組織的作用;加大招商扶貧#65380;旅游扶貧工作的力度;充分吸納國際援助資金開展定點定項扶貧;倡導#65380;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為實現“十一五”扶貧開發目標做出新的貢獻#65377;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