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篇 直面痛風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痛風發病率與日俱增。據調查顯示,我國約5%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癥(血尿酸過高正是引發痛風的一個主要因素),其中10%~20%的人患有痛風。已證實痛風的發病與經濟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高嘌呤飲食增加)密切相關。為普及痛風防治知識,本刊特別邀請專家撰稿,為您答疑解惑,使您遠離痛風。
老陳已年近六十,性格豪爽,善交朋友,下班后總愛和朋友一起吃肉喝酒。他酒量大,又愛貪杯,總是喝得醉醺醺的。近幾天,同事發現老陳的手腕關節腫得像乒乓球。問他,他說又腫又痛,而且,他走路也變得拖拖拉拉,腳步沉重。同事以為他長了什么腫瘤,勸他去醫院就診。經檢查,原來是痛風形成的痛風石在作祟。
▲什么是痛風?
在人體內有一種叫嘌呤的物質,在能量供應、代謝調節及組成輔酶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經過一系列代謝變化,最終形成的產物叫尿酸。體內尿酸是不斷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維持一定的濃度。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會出現高尿酸血癥,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癥反應,從而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性腎病等。所以說,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男女之比為50:1,常在春、秋季節發病。
▲痛風的病因
痛風是一種先天遺傳代謝缺陷性疾病,多因后天飲食中大量攝入富含嘌呤食物而誘發,它的發生與多食美味佳肴、營養過剩、長期飲酒有關。據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將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的病因除少數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所致,屬遺傳性疾病外,大多數患者病因尚未闡明。繼發性痛風可由腎臟病、白血病、藥物等多種原因引起。
▲痛風的臨床表現
早期的臨床表現往往是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典型表現十分劇烈,多數起病急驟,患者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驚醒。關節紅、腫、熱、痛,痛不可觸。疼痛在48~72小時達到高峰。疼痛劇烈,呈“刀割樣”“咬噬樣”或“燒灼樣”,多數病人難以忍受,有的患者無奈之下只有“抱足痛哭”。70%以上的患者首發關節為足跖趾關節,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關節等。每次急性發作時間約1周,其后自然緩解。
▲痛風的急、慢性病程發展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首發者多數可以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緩解后感覺不到任何癥狀,但千萬別以為萬事大吉了。一旦不對其進行及時、系統地治療和控制,任其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將會進入痛風慢性期。
痛風慢性期中,可形成痛風石。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在耳郭,也常見于拇趾、指、腕、膝、肘的彎處。痛風石在關節沉積越多,痛風發作也就越頻繁,受累關節也就越多,乃至引起骨質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
另外,在痛風患者中,約有30%的人可出現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痛風性腎病和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早期表現為輕度水腫、腰痛、中度血壓升高、間歇或持續蛋白尿。如果腎的病變加重,可發展為尿毒癥,最后死于腎功能衰竭。尿路結石的發生是因患者尿呈酸性,致使尿中尿酸濃度增加而出現尿路尿酸結石。較小的結石可隨尿排出,無不適感。較大的結石可梗阻輸尿管而引起腎絞痛、血尿,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也可繼發腎盂腎炎、腎盂積水。
▲遇有下列情況均應想到患痛風的可能
1.出現發作性關節腫痛,尤其是足趾關節及手指關節,未經治療可自行緩解,以后又反復發作而且部位固定。
2.中老年男性,有高嘌呤飲食習慣,身體肥胖,不喜活動,出現關節疼痛不適。
3.有明確的痛風家族史。
4.有原因不明的泌尿系統結石,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或雙側腎結石。
5.有關節炎病史,于關節周圍皮下或耳郭處發現有結節。
6.肥胖或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動脈硬化或冠心病的人。此類人應常規檢查血尿酸,以明確有無高尿酸血癥。
7.關節炎急性發作,用秋水仙堿治療有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對消除關節腫痛療效顯著,應想到痛風性關節炎。
8.皮下結節穿刺可抽出白色牙膏樣內容物,或結節自行破潰后流出上述內容物,高度提示痛風。
早期發現痛風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檢測血尿酸濃度,這對早期發現及防治痛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痛風的預后
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腎功能損害及關節畸形者,經有效治療可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急性關節炎的發作可引起較大痛苦。有關節畸形則生活質量受到一定影響。腎功能損害者預后差。
專家簡介
黃烽,解放軍總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務委員。承擔多項國家與軍隊科研課題。曾獲軍隊科技進步獎。曾獲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預防篇 如何預防痛風的發作 蒲昭和
痛風的發病除與遺傳因素有關外,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應如何預防痛風的發作呢?下面為讀者——闡述。
▲患病家庭普查:由于先天遺傳的因素,痛風的發病有一定的家族性,因此,對患病家庭進行普查,可及早發現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盡早進行中西藥治療,使尿酸恢復正常水平,以防止痛風的發生。而痛風患者則應定期復查血尿酸,以防止痛風的復發。
▲飲食控制要“三低”:飲食與痛風的發生關系很密切。很多人把大吃大喝作為一種享受,樂此不疲。殊不知美味佳肴多為高嘌呤食物,過多攝入高嘌呤食物是誘發高尿酸血癥的重要原因,是痛風的罪魁。
對于健康人,要想預防痛風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合理選擇飲食,不要過多地攝入高嘌呤食物。同時要保證足量的水的攝入,多飲白開水(每日2000毫升左右)。
對于痛風患者,要想預防痛風復發,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要做到“三低”:
1.低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沙丁魚、鳳尾魚、蠔、蛤、蟹、濃肉湯等為高嘌呤食物,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應禁吃;一些蔬菜也含有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黃豆芽、豌豆苗、菠菜、扁豆、紫菜、菌類等,最好不吃或少吃。牛奶、雞蛋、水果、植物油、蔬菜應首選。下表中列出一些常見的含中、高嘌呤食物,供讀者參考。

一般說來,每100克含嘌呤低于50毫克的食物為低嘌呤食品,痛風患者可以食用。這些低嘌呤食物主要有米、麥、高粱、玉米、馬鈴薯、甘薯、面條、通心粉、雞蛋、牛奶、果汁、茶、蜂蜜等,多數水果和綠葉蔬菜也屬低嘌呤食物。急、慢性痛風病人不要吃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150~500毫克);慢性期或間歇期病人,可以適量地選用一些中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50~150毫克)。
2.低蛋白、低脂肪飲食。蛋白質應控制在40~60克/日,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可選用牛奶、雞蛋,盡量不吃肉類、禽類、魚類等;脂肪可減少尿酸的正常排泄,故應控制在50克/日左右。
3.低鹽飲食。食鹽中的鈉有促使尿酸沉淀的作用,加之痛風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壓病、冠心病及腎病,所以痛風患者每天鈉鹽的攝入量不得超過6克。
▲生活規律且要“三忌”
注意生活規律,按時作息,定時進餐,以七分飽為宜。避免勞累及精神刺激。適當鍛煉,但不可劇烈運動,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它會使體內乳酸產生過多,抑制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使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另外,生活中還要注意“三忌”:
1.忌酒。乙醇代謝使血乳酸濃度增高,乳酸可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泄作用,啤酒中含嘌呤亦很高,因此必須嚴格戒酒,以防痛風發作。
2.忌肥胖。肥胖不僅加重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冠心病及糖尿病等,而且可使血尿酸升高。因此,肥胖者要多動,少吃,每日熱量攝入較正常人減少10%~15%以減低體重。但節食減肥也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抑制尿酸排泄而誘發痛風發作。
3.忌服降低尿酸排泄藥物。利尿劑、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雷公藤總苷)等藥物均可加重高尿酸血癥,引起痛風發作。痛風的西醫治療
治療篇 痛風的西醫治療 栗占國
目前為止,痛風尚無根治的方法,因此每個痛風病人,都應長期堅持自我保健與合理治療。治療痛風的總體原則是:合理控制飲食、充足攝入水分、改善生活習慣、適當進行體育活動、有效藥物治療、定期進行檢查。在藥物治療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1.秋水仙堿:對本病有特效,一般癥狀可在服藥后12小時內減輕。急性痛風發作時初始口服劑量為1毫克,以后每小時服0.5毫克或每2小時服1毫克,直至疼痛緩解或出現胃腸道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等。一般第一天服藥2~4次即可,全天服藥劑量不可過大??傆昧坎怀^6毫克。若服藥后癥狀緩解可繼續給予每次0.5毫克,每日1~2次,維持數天后停藥。有腎功能減退者要慎用。常見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脫發、白細胞降低、多發性神經炎、再生障礙性貧血。若服用不當、劑量過大可引起休克,有時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2.保泰松或羥基保泰松:有抗炎作用,且能促進尿酸排出。本藥可引起胃出血及水鈉潴留?;顒有韵罎儾』颊呒靶呐K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的不良反應偶有發生。
3.消炎痛:副作用有胃腸道刺激、水鈉潴留、頭暈、頭痛、皮疹等,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者禁用。 4.布洛芬:每次0.2~0.4克,每日2~3次,可使急性癥狀在2~3天內迅速得到控制。本藥副作用較小,偶有腸胃反應及氨基轉移酶升高。
5.炎痛喜康:每日20毫克,1次頓服。偶有胃腸道反應,長期用藥應注意血常規及肝。腎功能。
6.萘普生:每天口服0.5~0.75克,分2次服用。副作用較小。
7.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波尼松:病情嚴重而秋水仙堿等治療無效時可使用。此藥療效迅速,但停藥后易于“反跳”復發,可加用秋水仙堿以防止“反跳”。因長期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壓等并發癥,故盡量不用。
二、間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療
1.一般處理:飲食控制,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骨髓、蛤、蟹等。肥胖患者應減少熱量的攝取,降低體重。宜多飲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過度勞累、緊張、飲酒、受冷、受濕及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
2.降低血尿酸藥物的應用:根據患者腎功能及24小時尿酸排出量用藥。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00毫克及腎功能良好者,用排尿酸藥(常用藥有丙磺舒、磺砒酮、苯溴馬隆);腎功能減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毫克者,選用抑制尿酸合成藥(常用藥為別嘌醇);對血尿酸增高明顯及痛風石大量沉積的病人,可兩者合用,能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風石消退加快。因兩組藥物均無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過程中有使尿酸進入血液循環,導致急性關節炎發作的可能,故不宜在急性期應用。
痛風反復發作的病人,慢性炎癥不易控制,雖經上述治療,有時仍有局部關節酸痛或急性發作,此時可用小劑量秋水仙堿維持。對有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尿路感染、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者,須進行對癥治療。關節活動困難者須予以理療和鍛煉。痛風石潰破成瘺管者應予以手術刮除。
三、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癥的治療:大部分高尿酸血癥者并不發展為痛風,但并不代表其關節組織或腎臟未受到尿酸鹽沉積的影響。只不過組織損害較輕,尚未出現明顯臨床癥狀。高尿酸血癥者應找到高尿酸血癥的病因和相關因素(如利尿藥的使用、體重增加、飲酒、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并盡快消除。
四、繼發性痛風的治療:除治療原發疾病外,對痛風的治療原則同前述,降低血尿酸以別嘌醇為首選。但由于尿酸生成和排出較多,排尿酸藥易加重腎臟負擔而不選用。
專家介紹
栗占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教授、主任醫師,先后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華醫學專項人才基金及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等重點項目10余項,為2000年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中醫篇 痛風的中醫調治 劉 健
中醫學認為,痛風是因在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情況下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日久痰濁瘀血互結,痹阻經絡、血脈而致。
為防治痛風,廣大讀者可對癥選用一些中醫驗方進行調治。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種簡便而有效的食療驗方。
(1)百合10~30克,煎湯,或蒸食,或煮粥食(加粳米),可長期食用。百合含有秋水仙堿等成分,對痛風性關節炎有防治作用。風寒咳嗽、中氣虛寒便溏者忌服。
(2)山慈姑3~6克,煎服,或加蜂蜜調服。消腫、化痰、解毒。山慈姑含有秋水仙堿等成分,適于濕熱型的急性痛風發作期。山慈姑性寒,味甘微辛。正虛體弱者慎服。
(3)土茯苓10~30克,煎服,或用粳米50~100克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勻煮沸食用。功能清熱解毒、除濕通絡。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適用于老年痛風急性發作期,或間歇期,或慢性期。肝腎虧損者慎服,且不可與茶同服。
(4)加味蘿卜湯。蘿卜250克,洗凈切絲,用植物油煸炒后,加入30克柏子仁及清水500毫升,同煮至熟,酌加食鹽即可。用于痛風發作時。 (5)防風薏米粥。防風10克、薏苡仁10克,加水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連服1周。清熱除痹,適用于濕熱痹阻型痛風。
(6)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160克。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加粳米煮粥食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適用于淤血痰濁痹阻型痛風。
(7)白芥蓮子山藥糕。白芥子粉5克、蓮子粉100克、鮮淮山藥200克、陳皮絲5克、紅棗肉200克。先將淮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再將棗肉搗碎,與蓮子粉、白芥子粉、陳皮絲混和,加適量水,調和均勻,做成蒸糕食之,每次50~100克。用于痰濁痹阻、脾胃氣虛型痛風。
痛風急性發作時,患者應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以減輕疼痛,病情好轉后方可逐漸進行體育活動和肢體、功能鍛煉。痛風患者應定期復查,若血尿酸高達0.42毫摩爾/升以上時,應使用促進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以使血尿酸恢復正常,可防止痛風的發作。
專家介紹
劉健,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授,醫學博士。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四和第五屆理事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常委、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延緩衰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