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對老夫妻,他們在獨生女兒出嫁后,對小兩口的婚后生活極不放心,因為小夫妻都不會做飯,又花錢如流水,而且兩人的個性都很強,動不動就吵架……于是,老兩口開始動手幫助女兒,他們把自己的家改造了一番,叫小夫妻倆回來同住。此后,老兩口把小兩口的衣食起居到財務管理——包辦起來。然而,小兩口并不領情,因父母事無巨細的“關懷”,使小夫妻幾乎失去了所有的私人空間,小兩口有什么矛盾.甚至是開玩笑打鬧,老夫妻都會替女兒幫腔,對女婿橫加指責。女婿被這種生活搞得疲憊不堪,小夫妻倆的關系因此而大打折扣。為了避開矛盾,前不久女婿主動請求調到離家較遠的地方掛職去了。
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例并不鮮見。人到老年都有些固執,傾向于認為自己始終是正確的。不少子女又往往不明事理,總希望父母“送上馬再扶一程”。這種想法其實是極為錯誤也非常有害的。由于觀念的差異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沖突往往會因“代溝”的存在而越來越多。因此,如何做父母,就成了廣大老年人不可忽視的問題。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安康。雖然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可因為牽掛太多、方法不當,往往好心辦了壞事。父母對待成年的子女,愛是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卻是開明的思想。子女獨立擔當社會角色后,他們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老人應該放手讓他們去創業、去打拼、去體味成功與失敗的滋味。在子女創業的過程中,老人所持的態度應該是積極支持,成功了給予激勵,失敗了給予安慰和開導,而不是橫加干涉指東道西。對待子女們的家庭生活,做父母的還是越少參與越好,清官難斷家務事。有些時候,小兩口之間本來沒有什么矛盾,可父母的參與反倒讓不是問題的問題成了問題。
時代在變,為人父母的觀念也需時時更新。盡量少干預子女們的生活,這既有利于兩代人之間建立一種和諧寬松的關系,也可讓子女們擁有一份自由隨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