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貴在養“心”。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不但要有健康的身體,同時還要有健康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后者比前者更重要。要想精神健康懂得養心,其方法有四:
一、“靜思冥想”法。這是解除心理疲勞的一種有效手段。一個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讓自己坐在一個光線柔和、溫度適宜、環境安靜的房間里,雙腳平落地面,雙目微閉,深吸氣后再慢慢呼出,反復幾次,讓放松的感覺傳遍身體各個部位。然后,想象自己處于一個令人愉快的大自然環境中,盡量體驗想象環境中的美好,如海風輕拂、鳥語花香……使自己從聲音、顏色、氣味各方面體驗出舒適,然后慢慢睜開眼睛,把注意力轉移到所處房間。
二、“聊天健腦”法。聊天既是一項裨益身心健康的快樂活動,又是獲得美好心情的一種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節假日之時,茶余飯后之際,親朋好友相聚,家家團圓相圍,吹吹“山海經”,侃侃家常話,無疑是做一次腦力保健操,使大腦得到一次“健美鍛煉”,消除積郁,忘卻愁苦,使人快樂、怡情、長壽。
三、“精神勝利”法。人際交往復雜,要盡量學會從光明的面看問題,要善于為自己找“臺階”,要多看到自己的優點。要盡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使自己愉快、輕松的方面來,使自己變得心安理得、樂觀開朗。
四、“幽默逗笑”法。笑是人們心理上歡快情緒的一種表現。歡快的情緒能加速人體內血液循環,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激活所有器官的生命力,加速新陳代謝的進程。所以有人說“笑是長壽的法寶”。
移不走石頭就繞開它
繪 丹
愚公移山的故事誰都知道。愚公不畏困難.持之以恒,帶領子孫,世代搬山。智叟取笑時,他用“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來回敬,以表達自己的聰慧和決心。最終,愚公精神感動了上帝,派神仙幫助他家移開了大山。
西方,也有則類似的寓言。有一個農夫靠養羊為生,但住的地方給他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房屋坐落于山腳下,每天日出他都把羊趕到后山上去吃草,日落再趕回羊圈。農夫的住所距離集市并不算遠,但問題是只有兩條通往集市的路。一條在屋前,可以直通集市,一條在屋后,到集市得繞上十幾個鐘頭。放羊到后山倒是挺方便,可是每隔幾天賣一次羊奶,每個月還要賣羊肉就相當艱難了,因為屋前的這條路上橫著一塊巨大的石頭,根本無法通行。
農夫只能叫苦連天地從后山趕往集市,屋前路上的這塊巨石就像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終于有一天他下定決心要鑿開石頭將它移開,他帶著兒子開始行動。石頭又大又硬,每天只能鑿下一點點。兒子說,這要干到什么時候才能搬開它?農夫堅定地回答,不管干多久都要堅持下去。
一晃半年過去了,農夫一家的進展并不順利。一次,大汗淋漓的兒子坐在一旁休息。過了一會兒,兒子突然說,我們為什么一定要移開這塊石頭呢?農夫回答,那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兒子想了想大聲說,我們搬家不就行了嗎?把羊從后山繞道趕到石頭另一面,然后重新蓋棟房子,最多只需用兩個月的時間,不比沒日沒夜的鑿石頭簡單得多嗎?農夫聽后一把摟住兒子說,你簡直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不久,農夫的家就安在了離集市很近的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從此過上了便利而富足的生活。
愚公意志堅定固然不“愚”,智叟只會取笑當然不“智”,而農夫遠離巨石重新安家,同樣是一種明智之舉。與其在一些短期內無法解決的難題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如繞開困難,換條思路,這種嘗試有時反而會收到奇效。